【摘要】现今,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智慧城市的内涵不断扩大。依托互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作用于国家发展战略。现今,很多国家都认清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结合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我国现如今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大力度建设智慧城市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了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在当前国内与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建设效率和质量,然而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过分注重扩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却忽略了对治理理论的重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地重视技术力量,会导致企业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倾向于效率与利益,从而忽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初目的。如果城市的建设目的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那么很多公民就不能积极地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甚至会使得公民的根本利益和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相关的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力量,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形成以技术为核心、以客户为主要发展方向、具有人文关怀的发展模式。
从实践领域来看,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与互联网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联系。在传统的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与一些网络产业签订战略协议,在这个时候,相关的产业巨头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这些产业巨头也会得到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传统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在短期之内无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并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隐患,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如果技术力量不够充分的话,那么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就会终止或者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就会降低。
将理论角度与现实角度进行结合,我们能够发现,智慧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信息技术力量,更多的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相关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分析其中的不利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促进了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多个方面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以新技术为核心力量的产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不仅推动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带动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形成。党和国家在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实际需求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方向的国家发展计划。
在进行“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时,需主要分析政策指导的可行性、管理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环境的可行性。
在分析政策指导的可行性时,相关的分析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尤其是国家政策的重点要求和规则,同时,所进行的分析工作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要符合国家政策。
在分析管理的可行性时,要将“互联网+”计划的本质结合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工序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力量、资金成本以及技术设备,这些外部的力量缺一不可。
在分析技术的可行性时,要深刻认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也就是说,在没有充分技术力量支持的情况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
在分析环境的可行性时,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环境的可行性是必不可少的。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第一,要转变传统观念。传统的思维逻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建设模式的创新。以全新的时代生活为背景,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应积极转变建设观念。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但是一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时代。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不能够以传统的惯性思维模式进行建设工作,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不应过分重视技术而忽略理论发展,或者过分重视理论而忽略技术力量。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做好观念转变工作。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大多都是以网络产业巨头为主要力量,而在建设观念转变之后,其主导力量应该转变为客户。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需要一定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该选择资质较好的合作企业,这些企业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效率。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不再仅仅是建设单位,社会上的各个企业、各个领域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其中,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意见建议。
第二,要培育知识型管理人才。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力量。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于专业人员的资质和技能要求是比较严格的,相关的企业在与城市签订合作协议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有充足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持。在确定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持之后,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应该招聘专业型技能人才,这些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只有这样,当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将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降到最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队伍需要有优秀的管理人员,优秀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城市建设队伍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榜样作用。优秀的管理人员,不仅是城市建设的发起者,更是城市建设的引导者。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适当调配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以便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要培养智慧民众。在建设智慧城市时,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培养智慧民众。在“互联网+”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现需要全民素质水平的提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民众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城市建设氛围。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智慧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形态。近几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作者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毛艳华:《智慧城市建设运维的SOP和PPP模式研究》,《经营管理者》,2016年第16期。
②代绍庆、李久胜、陈安妮、孔德彭:《智慧教育终端与智能终端比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第4期。
③马步飞:《未来智慧城市构想》,《改革与开放》,2016年第6期。
责编/杨鹏峰 孙渴(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