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以精准扶贫为指导,借助现代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类型的精准甄别,实现对扶贫责任的精准落实和扶贫方法的精准布局规划,以及实现对扶贫工作进度和扶贫资源投入的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达成脱贫攻坚目标。
【关键词】大数据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也是党和政府基于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对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并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啃骨头”阶段,保障“精准扶贫”战略顺利实施、有序推进,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各方紧密配合,更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率。
通过大数据可以找准扶贫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现状是贫困人口数量还很大,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很多地处偏远地区,分布广泛,环境复杂,工作繁多,这在客观上给扶贫工作造成诸多障碍。为此,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精准扶贫”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为更有效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就需要现代科技手段强有力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扶贫工作也要积极转换思维,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大数据平台支撑起国家“精准扶贫”顶层设计的全面落实和高效推进。落实精准扶贫方略,找准扶贫工作的发力点和精准切入方式,也都需要大数据的动态支持和保障。
当前我国大数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通过大数据及相应网络平台对海量扶贫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存储、检索,找准扶贫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进而实现精准发力。
利用大数据精准甄别贫困人口及区分类型。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就是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先把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找出来。我国贫困人口基数较大,扶贫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走访、普查,以及查阅经济发展数据报告的方式形成贫困人口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工具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从不同维度对贫困人口划分类别,包括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健康程度、家庭负担、收入来源、收入稳定性等,以此精准把握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致贫因素、客观环境要素等,实现贫困人口情况由定性到定量把握的科学转变,以便进一步实施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
在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上,大数据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发挥作用。一方面,在扶贫工作的微观层面,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贫困人口状态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运用大数据管理贫困人口数据也要实时更新、动态调整,实施“脱贫退出、返贫纳入”机制,适时监控不同贫困人口的脱贫情况,纳入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效能情况,确保扶贫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布局的宏观层面,则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从全局掌控实时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分布变化数据,了解不同贫困类型信息,适时调整国家政策方针,精准调配资金资源和设立扶贫开发项目。
利用大数据能够精准分析致贫原因
要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来分析致贫原因,把准病灶,对症下药,进一步解决“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实现精准扶贫。在建立基本的贫困人口动态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要同时整合民政、财政、教育、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贫困人口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以此实现对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精准把握,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和铺垫。
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扶贫,还要嵌入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队伍和组织、扶贫资源分配、脱贫时限等相关信息,明确省市到县乡各级政府的扶贫责任。通过扶贫大数据平台将帮扶干部和贫困农户联系起来,将帮扶工作进展和帮扶效果纳入到大数据系统进行展示,让帮扶工作透明化且落到实处。帮扶干部要通过大数据系统了解帮扶对象的真实致贫原因,进而因户施措,责任到人,目标到位,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精准帮扶。同时要因地因户制宜,推行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扶贫策略,如健康扶贫、绿色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项目扶贫等。
另外,在扶贫问题上尽管政府是主力军,但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源进入扶贫领域,这也凸显了大数据的优势。通过扶贫大数据平台将扶贫信息发布出去,实现全社会共享,通过倾向性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有能力个人等社会力量了解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发动全社会打好扶贫攻坚战役。
利用大数据能对扶贫工作进行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
当今时代,数据信息越来越体现出其基础性支撑作用和本身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数据本身就是宝贵的资源财富,对于扶贫工作也是如此。传统扶贫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信息方面的缺陷,主要来自于人工统计的各项扶贫数据质量不高,准确性差,传递时效慢,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实施的对策难免也会有所偏差,无法适应变化的扶贫形势和扶贫需求。采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的扶贫信息平台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实现无缝对接,即时录入、更新,即时查阅、分析,以此实现对扶贫工作的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
扶贫工作人员通过对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实时追踪,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区域分布、扶贫工作进度、扶贫项目进展、扶贫资源利用、扶贫政策落实等问题进行真实、精准的掌握和评估,进而动态调配扶贫资源,规划部署扶贫工作,如此可以确保扶贫资源精准到位,保障财政和社会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还可以防止扶贫工作漏洞,避免扶贫资金被挪用、贪污腐败、虚假申报扶贫项目等诸多衍生问题,让扶贫工作始终保持在“精准”的轨道上,切实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提升扶贫工作人员运用大数据平台的能力和素养。当前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我国网络信息化发展时间短,很多人对于信息化认识并不深刻,也不熟练。因而在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扶贫工作人员对扶贫大数据平台应用的能力和素养提升,既要善于检索、分析、录入、更新数据信息,更要善于把握大数据所传递出来的各种实时信息而及时跟进扶贫工作规划。
各级、各类扶贫管理组织应该充分重视和挖掘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价值,建设一只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现代化的互联网大数据人才队伍。既要对现有扶贫工作者进行必要培训,提高其大数据运用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反应能力;也要依托现有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大数据网络人才,充实扶贫工作队伍。
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更不能盲目跟风,搞形式主义,而应该充分尊重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方针,结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困难,理性分析需求,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合理评估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用性和适用性,兼顾整体性、便捷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先进性,切实发挥大数据平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作用。
(作者分别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极端主义对新疆的影响及去极端化研究”(项目编号:15ZDA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14年第6期。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