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实现良性互动,成为一项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2016年5月以来,浙江慈溪市逍林镇党委探索实施“先锋户联”行动,通过加强网格支部建设、党员联户制度、党员联户促廉、党员积分制等基础工作,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有效联系服务群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趟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新路。
“逍林经验”的三个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加快,基层党组织既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又面临利益主体多元、群众诉求多样、社会发展多变等挑战。特别是对乡镇这一级来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
逍林镇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北距上海170公里,东邻宁波58公里,西离杭州154公里,是长三角南翼环杭州湾地区沪、杭、甬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这里文化底蕴深厚,镇域经济发达,先后被评为中国千强镇、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级中心镇、浙江省文化强镇。近年来,随着宁波北扩、慈溪东延以及市级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逍林在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崛起的同时,和其他乡镇一样,面临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基层治理的紧迫任务,突出表现为“三个能力”有待提高:
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待提高。不少薄弱村、矛盾多发村、情况复杂村的基层党组织攻坚能力和推动发展能力弱。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呈现重形式轻内涵倾向,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结合不够。党员活动临时性较强,缺乏义务性,在部分村(社区)出现了组织生活内容虚化、党员职责泛化、党员能力弱化等问题。基层党员身份模糊化,基层党员除了能够定期参加集中学习、党日活动外,在日常生活中较少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两学一做”等一系列从严治党措施的出台和落实,特别是宁波、慈溪两级开展的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党员规矩纪律意识明显改进,体制内的党员更是在思想和行动上得到了全面规范和提升,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得到进一步认可。但一些游离于体制外的党员较难约束和监管,且在基层党员中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将这些游离于体制之外的普通党员组织好、教育好、监管好,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有待加强。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在基层治理上社会动员不足。在逍林镇的村一级,每个村基本是7-9个专职干部,再加上一些辅助人员,总共10来个人,却要维护着近万人的村庄正常运转,随着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不断下沉,村级的工作空前繁重,出现了人员严重不足的困境,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逍林经验”的五个做法
基层党员的特殊作用如何发挥,是逍林镇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难题。为此,逍林镇在组织1200余名村干部、党员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以“试点探+全面推”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实际,因情制宜,启动了“先锋户联”行动。
通过“织密网”,构建组织体系。聚焦网格支部体系和党员联户体系建设,从2016年5月起,在全镇建立50个网格支部,85个标准化党员中心户,将网格内的党员全部与农户联系,共落实1161名农村党员与13611户农户的结对关系,构建“镇党委-村党总支-网格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基层党员“做什么、怎么做、争着做”的工作导向。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先锋促廉”工作,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员“必须做、禁止做、自律做”“三条底线”,制定党员日常行为“十条红线”。在网格支部设置上,突破原来行政村按照工业、农业、老年支部向片区党支部发展的模式,新的网格党支部以片区党支部模式为雏形,重建行政村党支部,将支部建立在网格上。以福合院村为样本,按照社会综治的网格设置,将网格内居住的党员全部纳入网格支部,每个网格支部实行“3+3+2”的工作机制,即3个支委(1个书记、2个支委),按照10人左右一组划分3个党小组,2个联系干部(1个镇干部、1个村干部),同时将网格内的在职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纳入支部管理,确保党员全覆盖。为确保更多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网格支部又选择1-2个条件较好、声望较高、能力较强的党员户作为党员中心户,形成了村党总支委员联网格、网格支部委员带党员、党员联群众的网格化管理格局,为信息的上传下报及工作的督促指导畅通了渠道。在党员联户设置上,改变原来党员联户流于形式的缺陷,将党员联户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按照全村党员包干联系全村所有农户的总体要求,以网格为单位,党员负责联系网格内所有农户。在联户名单的确定上,按照“近、亲、便、助”的原则,采用党员自行申报和党组织委派等形式,将网格内的农户全部联系到党员,原则上每个党员联系10户左右。此外,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外出流动的党员,根据实际情况,经网格支部党员会议确定后,不作联户要求,在党员积分制考核办法中作适当区分。
通过“理清单”,标明责任体系。明确落实以宣传政策、反映民意、化解矛盾、服务大局、参与共治等为主要内容的联户党员“五方面”职责清单,完善以“一卡一本一岗一群一会”为内容的“五个一”工作清单。“一卡”,即向每位联系农户发放一张“党群联心卡”,公开联户党员姓名、服务事项、联系电话,方便群众联系,目前已累计发放8400余张;“一本”,即联户党员人手一本“走访记录本”,记录走访联系内容和群众呼声,把群众意愿记在本上、放在心里,做到有案可查、有据可寻;“一岗”,即“先锋户联岗”,在网格支部认领网格区域内热点难点问题和中心工作基础上,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并在村公开栏、网格支部及党员家中“三级亮相”;“一群”,即“党员+微信群”,自上而下建立以村各网格支委、网格支部党员、党员与联系农户为主要对象的三级微信群,通过网上网下互动的方式加强交流沟通和处理问题的高效性、便捷性;“一会”,即由网格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对账交流会”,对支部认领的镇村中心工作和党员认领的岗位职责进行对账,并交流联户党员的走访情况,对反馈的问题即知即改。同时,细化了收集、分类、流转、督办、反馈“五步走”的流程清单。“收集”,即联户党员通过圆桌夜谈、上门走访等形式听取联系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及对镇村工作的意见建议;“分类”,即按照问题类别、难易程度分层分类;“流转”,即对收集到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能解决的当场解决,难以解决的逐级反馈给联系网格的镇村干部;“督办”,即由联村领导牵头,对问题进行跟踪管理、限时督办;“反馈”,即对问题办理结果逐级向提交问题者反馈。截至目前,联户党员已累计反馈基层社情民意1530多件次,解决群众问题1380个,基本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通过“多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网格支部认领网格区域内热点难点问题和中心工作,按条目式在网格支部公开栏予以公示,并注明责任党员和实施进度。落实“一员双岗”党员认岗工作,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积极认领公益性服务项目或服务岗位,经常性为网格内农户提供帮扶。重点发挥党员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在网格支部公开栏、重点道路与河道予以公示。目前,全镇党员已认领“五水共治河道巡查员”、“环境整治监督保洁员”等先锋户联岗720余个。如在镇域范围内明确240余名网格支部党员为“百米微河长”,对市镇两级河道实行“1+X”管理,即1名总河长及若干名“百米微河长”相结合的巡河方式,通过分段包干确保河道全域的无缝监督,刮起了一阵党员带头亲水、护水、治水的“红色旋风”。又如在全市农村环境整治百日行动中,新园村全村分8个整治责任区,每名村干部包干1个责任区,每个网格支部认领2个责任区,各责任区按照进度目标组织党员认领责任岗,全面提升了村庄环境。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推进党员亮相工作,在村公开栏、网格支部以及党员家中进行三级亮相。此外,要求每个网格支部每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民主评议,明确自身短板,抓好整改落实。“先锋促廉”工作,弘扬正能量,党员先锋引领、比学赶超重担当,推进了乡风、民风、家风“三风”激浊扬清。在全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低小散”行业整治、上林湖申遗迁坟等重要工作任务中,全体党员均能顾大局、识大体,均能带头拆、带头治、带头整、带头迁,走在前列,冲在一线。做好欢庆喜事、婚丧嫁娶等移风易俗工作,大兴节俭文明之风,坚决杜绝出现铺张浪费等现象。目前已有9名党员签订承诺书,1名去世党员履行了这一承诺,3名基层党员与市红十字会签署眼角膜捐献协议。积极倡导好家风、培养好学子,振兴、福合院、林西等九个村都设立优秀学子奖励基金,通过村企结对,近三年共对181名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发放36万元奖励基金,并每年召开“优秀学子、文明家庭、青春党员”座谈会,交流优良家风、家训。
通过“积分制”,强化动力支撑。各村党总支从实际出发,优化党员积分制考核办法,摒除突击式积分现象,树立常态化的服务积分理念,重点将党员积分制落实到网格支部、落实到联户作用发挥中,明确党员在网格支部中必须担任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党员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在党员积分制中予以明确。此外,为激励引导各网格支部在争先创优中的责任意识,对各网格支部推行星级党支部评定制度,村党总支根据网格支部党员在规范运作、作用发挥、配合上级等方面,适当参考网格干部、村民代表评议情况,对网格支部进行综合评定,每年在公开栏进行公示。与积分制管理相衔接的是奖优罚劣制度,根据党组织的星级评定结果,给予分级的党建经费补助,对于星级评定排名末尾的网格支部,对支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末尾的进行组织调整。同时,在党员中开展先锋党员评定以及不合格(警示)党员处置工作。
通过“明权责”,推动同频共振。对联户党员进行确权明责。各村从实际出发对《村规民约》进行优化,赋予其一定的权力与责任,如负责联系农户各类审批意见的把关权、各类评先评优的提名权、农户享受村级福利待遇的否决权、入党积极分子推荐权等。同时,联户党员必须承担起行使权力的对等责任,公正客观地反映基层真实情况,确保相关权力能够合理合法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国土、民政等部门的工作。如福合院村在开展“和美家庭”评比中,赋予联户党员提名权等权利,实现了党员“话语权”和“责任权”的同频共振。
“逍林经验”的五个实效
逍林镇以“先锋互联”为抓手,以深化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以基层治理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创新成果,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取得了明显实效。
主动亮相,责任田得到深耕。通过网格支部建设和联户制度建设,“先锋户联”行动在逍林镇全体党员中已经形成共识,绝大多数党员都在深耕自己认领的那份“责任田”。“先锋户联”行动要求每位党员必须在村公开栏、网格支部以及党员家中进行三级亮相,在强大的制度约束和舆论监督的压力下,重塑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率先垂范中走到了群众的前面。如破山村第五网格支部书记岑伟江针对村民建房引发的积怨性矛盾,不厌其烦上门沟通,帮助村里化解了“老大难”问题。在三改一拆行动中,新园村第一网格支部党员岑爱芬率先垂范,带头拆除15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党员楼建宁出资植绿补绿100余平方米,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以事练人,服务力得到提升。一是实现了工作重心的下移。“半行政化”、行政化的办公模式一定程度上隔阂了基层的党群关系。逍林镇党员联户制度,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力举措,搭建了党群连心桥。村民们普遍反映,此前反映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村干部。现在“就近就亲”的联户党员带来了反映和解决问题的“就便”效果。这一点,从水云浦、振兴、逍路沿等村网格支部党员自发设立红色慈善基金中就可见一斑,党员自掏腰包对有困难的农户进行重点帮扶,切实打造了“党群一家亲、党员在身边”的氛围。二是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执行力。“先锋户联”制度设计着重于解决村民反映的小问题,哪个路灯不亮了、哪块窨井盖破损了、什么地方的垃圾箱出现了问题等村民反映的民生小问题。相对于基建、土地征迁等大问题,小问题的优势在于既不超出基层党员、党组织的能力范畴,也利于小中见大、积沙成塔,在群众中树立起“党员在身边”的意识,赢得村民对联户党员的尊重和对联户制度的认可,增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如福合院村第五网格支部党员针对村内道路“韩中弄”狭小不便、坑洼破损等实际,带头拆屋“让地”、带头自发捐款、带头宣传号召,顺利实现了道路的拓宽和硬化,破解了积郁群众心头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转变。随着“先锋户联”行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通道全面打通,党风社风民风为之焕然一新。带动创设“微信说事”体系,分级分片建立“逍林大家庭”、“逍林某某村管家群”等“村民说事”微信平台13个,实现了“村民说事”相关工作处置反馈全过程信息化、实时化、透明化。带动创设“姐妹驿站”、“青年说事”平台,通过60个“姐妹驿站”、28个“青年说事”的“议、谋、帮”作用,实现了倾听、解决群众需求渠道的扁平化、多样化、群体化。带动创设“先锋促廉”工程,制定出台党员“禁止做、自律做、引领做”三大底线,形成“守廉”、“护廉”、“倡廉”的行动自觉,唤醒了基层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探索了“清廉浙江”建设在逍林践行的生动样本。
挖掘潜力,力量池得到扩大。基层党员带头示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商共建的基层治理合力。以福合院村为例,全村常住人口4863人,流动人口6179人,但专职干部仅9人,即使投入镇干部的力量,仍无法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全村有党员227名,除年老体弱、长期患病、行动不便和外出流动党员外,大约有150名左右党员的力量可以挖掘。通过网格化管理、党员联户,这150名左右的党员成为服务村级公共事务的一支可靠力量,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毛细血管。此外,为发现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依据。如新园村年轻党员岑沛,因其在农房两改、逍林大道整治中独当一面、乐于奉献,有力地推动了村重点工作的落实,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被推选为第一网格支部书记,现已当选为村委会委员。
创新治理,规范化得到加强。一是提供了法治环境的支撑。村规民约是村民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依据,也是“先锋户联”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农村党建辅助了必要的法治环境支撑。党员深入农户,维护公共秩序就变得名正言顺。例如,福合院村村规民约第六条规定,“全体村民特别是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要‘爱管闲事’,一旦发现违反规约的行为,要大胆制止。”二是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联户党员与联系农户乡里乡亲,彼此之间知根知底,由此构建了相互信任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基层风险的苗头管控,也有效弥补了基层行政权力运行的不足。新园村辖区某工地进场多次遇阻,第二网格支部党员周锡邦挺身而出,协调23户所涉村民,解决思想疙瘩,有效破解了困扰多年的企业进场难题。在该村茶水锅炉供应点整治专项行动中,来自江苏盐城的一供应户存在抵触情绪,以跳楼相威胁,熟悉这位供应户的周锡邦再次发挥熟人的作用,经过劝说终止了违法行为。
统筹协调,“接地气”得到落实。对党员积分制进行了优化,以认岗认责强制挂钩党员积分制,使积分制贯穿于全年,避免突击式积分现象。此前党员联户往往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报表”,联户党员对所联农户不熟悉,所联农户不知道有联户党员,上级组织对联户党员的联户情况也不甚了解。“先锋户联”行动使联户制度实现了真正的落地,三级公示、每月1-2次的联户走访活动和情况记录、每月一次的支部会议对账、每半年一次的星级支部评选等等,使每位所联农户清楚知道联户党员职责,并且享有监督和考评权,实现了党员联户制度的常态化管理。此外,实现了党支部网格与社会综治网格的“两网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化理念。此外,上级的农村专职干部制度、圆桌夜谈等也都实现了与“先锋户联”行动的有机衔接。
“逍林经验”的三个启示
逍林镇党委探索实施“先锋户联”行动,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断增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全国上下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当下,“逍林经验”对各地尤其是乡镇一级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破解基层党员“怎么做”的问题。从组织体系上解决管理中的缺位问题,是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逍林镇在“先锋户联”行动中,布局组织架构,形成“镇党委—村党总支—网格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每个网格支部建立日常联系和交流工作机制。以网格为单位,按照“近、亲、便、助”原则,将网格内的农户全部联系到党员,使党群联系的层级更加清晰,组织任务更加明确,党群覆盖面更加广泛,确保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
加强责任体系建设,解扣基层党员“做什么”的难题。压紧压实压细工作责任,强化担当作为,推动工作落实,是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逍林镇在“先锋户联”行动中,明确联户党员宣传政策、反映民意、化解矛盾、服务大局、参与共治“五方面”职责清单和收集、分类、流转、督办、反馈“五步走”流程清单。与此同时,持续完善“一卡一本一岗一群一会”“五个一”工作清单,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联系群众“不掉线”,服务群众“零距离”。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营造基层党员“争着做”的氛围。健全制度体系,用制度倒逼基层党员落实责任、推动工作、约束行为,是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保障。逍林镇“先锋户联”行动是一个制度的整合平台,本身并未出台多少新的政策规定,更多的是将之前的涉及基层治理和党建的政策进行有效整合,重新焕发制度活力。通过优化认岗认责、党员联户、确权明责、党员积分、星级评定、奖优罚劣等制度,尤其是针对以往党员联户“重义务轻权利”、缺乏可持续性等弊端,从实际出发优化《村规民约》,使“先锋户联”行动权责平衡,党员服务力和话语权同频增长。基层党员在强大的制度约束和舆论监督压力下,重塑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解决民生小问题为主,在群众中树立起“党员在身边”的意识,搭建村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成为服务村级公共事务的一支可靠力量,有效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缓解村级治理中人手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发现村级后备干部提供依据,形成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一盘棋”的生动局面。(金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