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 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
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主要考虑是什么?杨伟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已经不具备高增长的客观条件,需求结构变化、消费升级、技术积累、金融风险、资源环境压力等,使我国潜在增长率发生变化。
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再过三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全面小康阶段发展的重点是解决量的不足问题,而在现代化阶段相对于量的问题,质的问题更重要,要在解决质的问题过程中来实现量的增加。
第四,从事物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往往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高速增长成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
杨伟民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明年要实施好五大政策:一是财政政策要保持积极取向,特别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二是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总闸门,这也是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总闸门。三是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四是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五是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推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取得新突破,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杨伟民说。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谈及商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认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既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既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既是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的内在机制,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主攻方向。
张茅表示,做好明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各项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多方面精准发力:
关键是改革,目的是放活。目前,投资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开办企业的行政审批依然过多,要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限制。要在发挥“多证合一”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趋势,针对市场竞争中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商标、广告、网络领域的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盗版侵权、互联网新型传销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消费环境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加强对老年人、儿童和农村市场的监管,加强日常消费领域、互联网等新兴消费领域的市场监管,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推动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提升质量转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新时期贸易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深刻演变,在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将不断优化。姜增伟表示,要继续推动外贸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转变,从依靠模仿向依靠创新创造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优势产品向更多发挥综合优势转变,从国际产业低端向中高端不断提升。
具体来看,首先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姜增伟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这就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装备制造业关键领域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原材料供给水平,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
二是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研发增长最快的市场,但必须看到,跟发达国家相比,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和利润率还有差距。
三是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但要看到,我国国际经营的品牌数量还不多,与贸易大国的身份还不相称。要继续发挥已经形成的独有比较优势,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升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
四是积极扩大进口。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市场,已经形成了高中低端市场和高中低端消费群体,消费的多元化有利于通过进口促进国内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