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及动力分析(2015-2050)

2020年是全面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我们要紧跟党中央的要求,超前考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对现在到2050年间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进行量化预测和展望。本文主要基于全球经济增长模型,对2015-2050年中国、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长期预测,并将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美国进行比较,与世界进行经济总量比重比较,最后重点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经济增长记录(1990-2015)

近4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中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受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过程,相对美国实现了GDP和人均GDP的快速追赶。

第一,GDP总量的赶超。1990-2015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速为9.96%,比美国增速(2.45%)高出7.51个百分点,这进一步推动中国与美国GDP总量相对差距不断缩小;中国GDP年平均增速也比世界年平均增速(3.38%)高出6.58个百分点,使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持续上升。

到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已从1990年的17327.6亿美元增长到186097.7亿美元,中国GDP总量相对美国的赶超系数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不足1/5(18.73%),到2000年超过1/3(36.01%),到2005年的一半(50.71%),之后于2013年超过美国,再到2015年相当于美国GDP(为169401.2亿美元)的110%,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购买力平价下2011年美元价格)。与此同时,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也从1990年的3.7%上升至2015年的17.2%,年平均提高0.54个百分点,我国已跃居世界经济舞台中心。

第二,中国人均GDP的快速追赶。1990-201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为9.13%,比美国增速(1.42%)高出7.71个百分点,使中国相对美国人均GDP追赶系数从4.12%上升至25.75%;也比世界平均增速(2.03%)高出7.10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相对世界人均水平持续上升,从17.19%上升至92.49%。中国与美国人均GDP水平差距的不断缩小,不仅显示了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更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由此可知,与1990年相比,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发展水平有两大变化:一是中国从世界经济大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即使按市场汇率法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最重要标志;二是中国从极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成功的国家。虽然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从绝对落后到相对落后,收入水平仍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与美国还有四分之三的巨大差距,但从未来发展视角看,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还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率(2015-2050)

基于Kohli,Szyf and Arnold(2012)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型,对2015-2050年中国经济增长作出长期预测。全球增长模型是专门用来分析长期经济增长的模型,该模型认为GDP是资本存量、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函数,并且通过对185个国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国家TFP具有收敛的趋势。全球模型还可以对资本存量、劳动力等进行模拟和预测,因此也非常适合对中国的GDP长期增长趋势进行预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数据库所提供的购买力平价(PPP)2011年国际美元价格(下同)计算,因此本研究既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也不受本国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也便于与国际组织的预测相比较。

本文对2015-2050年期间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率进行预测。基于全球增长模型,我们首先对未来我国的资本存量和劳动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未来的劳动力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趋势,其中2015-2035年劳动力年均增长率为0.28%,2035-2050年劳动力年均增长率为-0.24%。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数量下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此外,预测结果还显示,2015-2050年我国的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为5.6%,比起过去30年10%以上的增速,虽呈现出明显放缓的增长势态,但是仍然可以长期保持较高增速。

通过对我国未来的TFP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可以分为中方案和高方案。中方案为参考方案,TFP增速为1.3%;高方案为争取方案,TFP增速为1.5%。我们认为保持1.3%-1.5%之间的TFP增速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基于对TFP、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判断,本文给出了高方案和中方案下对GDP、人均GDP年均增速范围的预测结果(见表1)。

图像 1

图像 2

2015-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保持在6.15%-6.61%之间;2020-2035年,在4.74%-5.49%之间; 2035-2050年,在3.44%-4.19%之间。总的来看,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15-2050年期间,为4.38%-5.10%,明显地高于美国年均增速(1.43%)和世界年均增速(2.13%)。

为了更好地从国际视角来观测中国经济增长,我们还计算了美国和世界GDP增长率及其总量,并选择2020、2035和2050年三个时间点,将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测数据与美国和世界的GDP总量做对比。基于中、高方案,预测及对比结果显示:第一,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25.92-26.49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20.24%-20.69%,相当于美国的1.39-1.42倍;第二,到2035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52.74-61.52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27.25%-31.45%,相当于美国的2.15-2.50倍;第三,到205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84.59-107.2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28.86%-36.59%,相当于美国的2.75-3.49倍。

如何定义中等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主要有两种标准:一是人均GDP的绝对数标准,如世界银行所提供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即人均GDP在1.2万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二是人均GDP的相对标准,如相对美国人均GDP的标准。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2015年数据,人均GDP相对美国50%-80%之间的国家或地区有20个,可称为中等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相对美国80%-100%之间的国家或地区有10个,可以称为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高于美国人均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有11个,可以称之为高度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一相对标准既是动态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本文采用相对标准,因此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值。

基于中、高方案,通过分析可知:第一,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83-1.87万美元,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1%-114%,美国人均水平的32%-33%,可以视为较高的中上等收入水平;第二,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66-4.16万美元,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61%-178%,美国人均水平的51%-57%,可以视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意味着我国提前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第三,到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6.07-7.70万美元,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98%-251%,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70%-89%,可以视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本项研究结果明显高于亚洲开发银行《2050年的亚洲》的预测结果。该报告按两种情形预测:一是“亚洲世纪”情景下,2050年中国人均GDP(购买力平价)达到5.27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为9.49万美元)的55.5%;二是在中等收入陷阱情景下,中国人均GDP为2.35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为9.49万美元)的24.8%。显然,该项研究在高估美国人均GDP水平的同时,明显低估了中国的人均GDP水平。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分析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依赖于三大要素,即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此本文逐一分析。

第一,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人才红利。劳动力受到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制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增速已经由正转负,青壮年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会给国民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缺少了一定的劳动力增速,快速增加投资只会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迅速下降。但是中国在人口和劳动力方面仍然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优势:一是我国仍是世界人口大国(2030年左右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二是虽然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但仍是世界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按劳动力指标统计,2015年中国劳动力人口为8.0亿人,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58.35%,相对印度的5.0亿人和38.20%总人口占比,分别高出3亿人和超20个百分点;三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力资本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从2010年的9.70年提高至2015年的10.23年,不断释放教育红利、人力资源红利;四是我国劳动参与率,尤其是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2015年我国15岁及以上的女性劳动参与率接近70%(在校学生除外),居世界前列。

未来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的基本趋势是:总就业人数先持续增长(2015-2030)、后下降(2030年之后),非农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农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人力资本水平持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预计从2015年的10.23年上升至2050年的12.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3年上升至14.7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持续上升,从15%上升至40%以上;总人力资本(系实际就业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积)从2015年的79.3亿人年增长至2050年的101.1亿人年,增长27.5%,年均增长率为0.70%;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例持续上升,劳动技能人数比例明显上升;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从2015年的76.34岁到2030年将达到79岁,2050年还将达到80岁以上,我国已经开始具备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条件,法定退休年龄渐进达到64-65岁,一是从男女退休年龄二元制逐步过渡到一元制,二是对各类专业人员、公务员可优先延迟退休年龄,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主体国家,且市场主体登记数和相对总人口比例持续上升,三是对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创业者或法人实行更积极、更灵活的退休制度。

第二,我国仍保持较高的国民总储蓄率和国内投资率。随着我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现阶段的中高速增长,我国的投资率虽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着较长时间内较高速投资增长的现实需要和实际可行性,从国际比较看,虽然我国国民总储蓄率有所下降,但仍为高储蓄率国家,储蓄率居世界前列,同时保持着较高的国内投资率,即具有“双高”特征。从投资来源看:一是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二是我国投资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三是外国直接投资率持续下降、对外直接投资率持续上升,将会出现国民总储蓄率略低于国内投资率,也会出现国民总收入规模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从投资空间来看:一是我国仍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建设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地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主要包括建设全国高速铁路网、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航空枢纽机场干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现代高效城际城市交通,形成1-2小时城市群交通圈,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和能源互联网布局,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国高速、移动、安全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更新高速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二是我国仍有巨大的房地产投资空间,伴随着城镇化率上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也随之上升,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不足60%上升至2030年的70%以上,到2050年达到80%左右。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是要大幅度增加研发资本投入,基于研发资本存量模型预测,2025年中国研发资本存量将超过美国,到2050年相当于美国的2.83倍。二是大幅度增加研发人力资本投入,按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口径计算,2015年中国已经达到393.3万人年,相当于2000年的92.2万人年的4.27倍,年平均增长率10.1%,是美国研发人力资源的2.94倍;我们保守估计,到2050年,中国研发人力资源将从美国的2.94倍升至7倍以上。三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预计2015-2050年,劳动生产率增速为4.36%左右,明显小于2000-2015年期间的9.0%,但中国相对美国劳动生产率的追赶系数将从21.62%上升到2050年的70%以上,它反映了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

【执笔:胡鞍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刘生龙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编:赵鑫洋 / 李 懿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中国经济   前景   增长   动力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