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提升文化软实力,公众有哪些期待

图像 3

调查时间:2017年11月10日-2017年11月20日。

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网络问卷。

样本说明: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537份。男性受访者占53.52%,女性受访者占46.48%。样本年龄覆盖绝大多数人口,“00后”占7.72%,“90后”占41.50%,“80后”占42.21%,“70后”占5.84%,“60后”占1.57%,1960年以前出生占1.16%。样本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重要发现

·受访者对于所在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资源以及文化的影响力满意度较高。其中,对所在地文化软实力满意度最高的五个省市依次为:重庆、四川、上海、浙江和江苏。

·90.7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本市的“城市精神”,其中受访者认为“勤劳、敬业、艰苦奋斗”与“开放、包容”最符合所居住城市的“城市精神”内涵。

·公众期待城市文化产业更加多元化发展。调查结果发现,有54.10%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类型比较单一,有57.10%的受访者认为居住地政府在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中过于循规蹈矩。

·认为所居住城市为农业城市的受访者,对所居住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文化氛围、文化产业及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较低。而认为所居住城市为旅游城市的受访者则对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满意度最高。

·60.2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十分重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但对活动数量和质量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3.49分和3.53分)。

·公众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满意度会显著影响城市文化影响力,满意度越高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特殊形态,它是以城市为载体,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建筑形式等。城市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形成,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城市文化的软实力是多个方面的共同展现: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动力,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外辐射和向内凝聚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的软实力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政府在文化相关领域的投入组成。

在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建设和发展城市文化中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公众对当前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满意度如何?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满意度的提升?为深入了解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此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主要结果呈现如下。

公众对城市文化软实力满意度现状

超九成受访者认可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公众最满意政府在文化建设和资源上的投入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将文化软实力划分成五个不同的维度,即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文化建设和资源、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辐射和城市精神(见图1),分别测量了公众对于这五个维度的满意度。以5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在几个维度中,受访者对所居住城市的政府对文化建设和资源的投入满意度最高(3.96分),其次为对所居住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满意度(3.74分),文化产业发展的满意度、文化服务和活动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66分和3.60分(见图2)。

图像 4

图像 5

公众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满意度水平与政府在发展文化中做出的努力关系十分密切。如杭州市近几年来充分发挥西湖与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带动效应,推进跨湖桥、良渚、南宋皇城、钱塘江古海塘、西溪湿地等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传承弘扬金石篆刻、浙派古琴、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世界级文化遗产群;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城市历史演进3D展示馆;挖掘吴越、南宋等地域历史文化,打造东方儒学与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实施“文化+”行动,充分展示丝绸、茶叶、中医药、杭帮菜、金石书画、围棋等特色文化。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所居住城市文化软实力整体满意度较高,将城市按照省份进行分类汇总,其中得分最高的五个省市为重庆、四川、上海、浙江和江苏。除此之外,有超过90%的受访群众认为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中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较大甚至最大的作用。

当问及“您对居住地的整体印象”时,有35.78%的受访者选择了文化古城、其次为农业城市(20.62%)和休闲古城(19.2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在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超六成公众满意所在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其中,重庆、四川和浙江得分最高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体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和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截至2016年底,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3万亿元,相比于2012年增长67.40%。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升到4.07%。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体来看,受访者对所居住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满意度较高,其中重庆、四川和浙江的受访者对于居住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满意度最高,分别为3.98分、3.89分和3.88分。提升公众对于城市文化产业的满意度,要从地方政府对于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视做起。如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16年文化产业占四川GDP比重为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四川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在就业与增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四川经济转型中的有生力量。再如,厦门市着力发挥两岸金融试验区优势,建立文化投融资等体制,鼓励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加大“造血”功能。“文化+旅游”更是在厦门这座旅游城市得到了极大推进,在厦门市“十三五”旅游规划的编制中,更加注重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力推进,加快对文化与旅游结合项目的实施。厦门也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文创媒体”行动,培育一批重点互联网+文化企业和互联网+文化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6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居住地政府重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文化产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影响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半以上的公众满意所在城市的建筑和城市的文化符号

文化影响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城市的经济水平决定着城市的发展速度,那么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就决定着一座城市发展的高度。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所居住城市文化影响力的评分为3.74分,且仅有13.50%的受访者不认同所居住城市的文化对周边城市造成了影响。同时,有66.10%的公众认为居住地政府在大力发展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城市的建筑和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城市向外展示城市独特风格的名片,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本地文化符号的满意度(3.73分)和本地建筑的满意度(3.79分)均较高。

一个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它对外的辐射作用,更体现在它向内的凝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城市文化影响着本地居民的精神面貌与价值取向。调查结果显示,有63.80%的受访者认同城市文化使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们走得更近了,还有62.90%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文化有很强的感染力。

但当问及“是否认同所居住城市有很好的城市形象代言人”时,60.60%的受访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城市形象代言人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决策者的难题。首先,选出一个全面符合城市精神内涵的代言人比较困难,如上海之前的形象代言人是篮球巨星姚明和奥运冠军刘翔,他们分别寓意着上海发展的高度和速度,但是否涵盖了上海的其他城市特点却存有争议。其次,城市代言人即使再完美,他/她在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也是不同的,找到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代言人很有难度。受访者对城市代言人的不满意也从侧面说明了所居住城市的城市形象在公众心中的分量,所以各地政府需要谨慎选择城市形象的代言人。

公众最满意政府对教育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旅游产业和科学技术的投入仍需加强

十八大以来,各省市地区高度重视对文化相关领域的投入与建设,全国文化事业费增速每年都超过10.00%。以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为例:2016年,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万个,相较于2012年增长了1.40%;公共图书馆数量和博物馆数量相较于2012年分别增长了2.50%和33.90%。例如,近年来,上海市依托“三个体系”(活动体系、配送体系、信息化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已基本形成涵盖市、区、街道、村居的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完善。其中,“文化上海云”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覆盖市、区、街道乡镇共547个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和社区文化中心及社会文化机构。

对文化相关领域持续的大力投入,使得公众的满意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所在地政府在教育、科学技术、旅游产业以及文化服务设施投入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4.01分、3.89分、3.95分和3.99分(见图3)。在以上四个领域,北京在教育(4.20分)、重庆在旅游产业(4.36分)以及上海在科学技术(4.14分)和文化服务设施(4.22分)方面公众的满意度最高。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对政府文化相关领域投入的满意度会显著影响公众对文化需求的满足感。其中,政府在文化设施和教育的投入对公众的满足感影响最大,而科学技术和旅游产业对文化需求的满足感影响相对较小。

提高公众对所在地政府对于科学技术和旅游产业投入的满意度,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是基础条件,更需要的是如何将投入转化为公众能够切身感受到的获得感,比如将科学技术更多的应用到公众能够感知到的领域或者加大力度控制旅游业的不合规现象,都可以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图像 6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公众   实力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