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的公众了解所在城市的“城市精神”,“勤劳、敬业、艰苦奋斗”最符合“城市精神”的内涵
城市精神是每个城市特色的价值观念,它反映着城市居民的价值准则、规范着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引导着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它的形成离不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但城市精神不仅是对城市文化的总结,更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体现城市的未来图景,呈现出城市文化的先进性。不同的城市精神体现着不同城市的个性,如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而重庆的城市精神是“重山重水 、重情重义”。
调查结果显示有90.70%的人表示了解所在地的“城市精神”。有72.50%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精神彰显城市人文精神,激活城市的生长动力”。当问及“您认为下列哪些‘城市精神’内涵符合您所在的地区?”时,选择最多的是“勤劳、敬业、艰苦奋斗”,其次为“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和“实干、务实”。
对于打造城市文化精神,更好发挥其对市民的激励作用,有专家建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使市民对城市精神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产生认同城市精神的主观意愿;第二阶段使市民将城市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第三阶段使市民将城市精神付诸行动,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公众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期待
一、文化产业类型向多元化发展
调查结果发现,有54.10%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类型比较单一,有57.10%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地政府在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中循规蹈矩。这说明公众虽然对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表示满意,但对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单一化问题,更期待所在地政府能够有所改变。
通过对不同年龄的群体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年龄越小的群体,越渴望文化产业朝向多元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表明提升文化的软实力,不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更要根据已有的文化资源,发展出创新性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产品。各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朝向多元化发展,且文化产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大力提升农业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调查结果发现,对城市整体印象为旅游城市的受访者对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满意度最高(3.79分)。而对居住地的整体印象为农业城市的受访者,对所在城市的文化影响力(3.62分)、文化氛围(3.51分)、公共文化服务(3.60分)、文化产业及文化建设(3.60分)的总体评价显著低于对居住地整体印象为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受访者(见图4),但仍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说明农业城市的受访者对所居住城市发展城市文化有着一定的期待。
增强农业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形式进行,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农业、旅游和生态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将乡村的特色文化呈现出来,不仅提升了经济的硬实力还能够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三、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活动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满足就越充分。
调查结果发现,有60.2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十分重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有59.0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这几年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发现受访者对于本地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的种类满意度相对较高(3.68分),而对活动数量和质量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3.49分和3.53分)。在各省市中,重庆、浙江和上海的受访者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活动满意度最高,分别为4.07分、3.93分和3.90分。
2016年,全年群众文艺活动首次突破百万次,政府在公共文化活动数量上下的功夫不可谓不大,但很多地方却出现了台上热闹、台下冷清的“内热外冷”现象,结果政府下了大力气,群众对政府做的工作却并不是很满意,这需要我们反思并探索改进的方法。一方面,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由人民群众来决定,要进行充分的地区调研,了解民众的口味与需求,提升受众对活动质量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要着力做好推广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媒介对文化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观众参与进来,使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提升受众对活动数量的满意度。同时,政府要用心办好文化活动,从思想上重视,避免为了完成指标而应付工作,才能全面提升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整体满意度。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一、以发展文化产业和创造优秀文化成果带动城市文化影响力
新时代的文化载体更加多元化,除了书籍、艺术品等传统的文化载体,电视剧、纪录片甚至游戏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形式。发展特色城市文化产业,开拓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将城市文化以产品的形式对外输出,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将新时代的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中,以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相结合,克服浮躁,沉下心来创造出有思想、有艺术且人们喜欢看、乐意听的文化产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创造优秀的文化成果作为目标。优秀的文化成果是一座城市文化产业的结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的个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座城市缺乏优秀的、有代表性的、能够被广泛认可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束缚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优秀文化成果的作用,一方面要提升文化成果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在把握文化产品质量的同时,选择有效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使产品让更多的人熟知。
二、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提升文化软实力满意度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基本满足使得人们的精神需求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13年,2016年我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增长了38.70%,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费支出高2.5个百分点。文化消费的增长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电影行业为例,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493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速达到24.00%。
公众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公众在文化需求方面的增长,但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文化需求满足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当问及“您对自身文化需求满足状况的总体评价?”时,只有56.20%的受访者选择了“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结果还发现越年轻的受访者对文化的需求越不能满足,收入水平并不影响对文化需求的满足情况。在各大城市中,生活在重庆、浙江和上海的受访者,其文化需求满足情况最好。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公众文化需求的满足情况会对文化软实力的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当公众对文化的需求不能满足时,对文化软实力的满意度也会降低。
三、以提升公众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问及“城市文化在对城市发展起到的作用”时,重庆、四川和江苏的受访者评分最高,而这三个省市在城市文化软实力满意度排名中均在前五名。
文化是人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由人类产生又反作用于人。提升公众对于城市文化的重视程度,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对人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城市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提升公众对于城市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能够使得公众加大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对政府文化相关领域投入的认可程度,使得政府能够更好的推进发展城市文化的相关措施,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尹泽轩(见习) 王礼鹏,制图:石玉】
责编:赵博艺 / 张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