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测评研究(2)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状况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关注的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是否到位,经费投入是否占有一定比重。基于数据可得性,通过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这一指标分析可知: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深圳(93.06)、北京(92.01)和上海(87.23),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强于其他城市;此外,杭州(78.28)、天津(77.82)、厦门(77.76)、宁波(76.96)和广州(75.40)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相对较好,其得分也均高于均值(74.85)(见图3)。

图像 12

以深圳市公共文体服务发展状况为例,深圳公共文体事业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开展。深圳作为国家战略的承担者和先行者,通过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城市文化治理的创新,建设了多种国际性平台,不断扩大了城市文化影响力。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构建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任务为根本抓手,深圳市在推动重大公共文体空间设施建设、促进基层公共文体服务水平提升、创新公共文体服务方式、推进公共文体服务数字化建设、促进公共文体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基于此,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里面,深圳市保障居民文化权利、服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工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尽管未来要将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转向基层,重点解决街道、社区等基层公共文体服务面临的空间不足、标准过低、配置落后的问题,但仍可以通过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体空间布局、深化创新公共文体空间管理运营机制等方面来深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向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还需指出的是,哈尔滨(65.72)、长春(64.59)和沈阳(63.57)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较弱,这与三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相对较低、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相对较低、信息化指数较低和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较少均有关。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低,反映出当地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的财政投入力度还较为不足,不能适应较高水平的公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信息化指数较低、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较少说明当地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方面亟需完善。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置于城市发展的中心位置,促进和实现公众文化权利,不仅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公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指当年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主要通过居民(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价格涨跌幅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四项指标来反映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这一指标分析可知,杭州(97.87)、成都(89.64)和厦门(89.23)位居前三,文化产业发展得分相对高于其他城市;上海(88.85)、北京(82.14)、大连(82.01)、南京(81.66)和济南(79.52)五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好,其得分均高于均值(78.38)(见图4)。

图像 15

以杭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杭州十分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在繁荣地方文化、构建新经济体系等方面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杭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与其大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相关。此前,在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前,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枝独秀,仍呈上扬势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环境、文化、人才和市场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休闲旅游业、会展业等走在全国前列,已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企业。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经验是以“创意是源泉、文化是内容、人才是基础、科技为动力、产业化为方向、效益为目标”为基本发展理念。同时,杭州市重视以资源禀赋为依托,通过广泛集合城市优势资源赢得发展优势。还需说明的是以创意产业的渗透提升三次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体系升级,打造名副其实的国际创意城市,尚需理念转换和实践引导。

从城市特质来看,作为城市发展引擎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最时尚的生活化特征,即创意生活产业。杭州应当通过发展个性化文化创意生活特色区,营造最时尚的消费生活环境,引导创意人群和创意经济转移和集中。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可以按照“体验经济”的生产规律,重视发展休闲旅游生活创意设计产业,进行分众的个性化生产,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杭州市应该在打造特色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全面构建生态型创意经济体系,使杭州成为世界上最能吸引人才、最具竞争力的创意城市之一。

还需指出的是,西安(70.64)、沈阳(70.47)和深圳(70.25)的文化产业发展较弱,沈阳主要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得分较低,深圳主要是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哈尔滨则是在于城市旅游吸引力较弱。

城市文化软实力民众满意度状况

城市文化软实力民众满意度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客观反映,主要是通过民众对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满意度来侧面反映当地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的成效。通过对民众满意度这一指标分析可知,重庆(97.98)、杭州(94.06)和厦门(84.95)位居前三,民众满意度得分相对高于其他城市;此外,济南(84.88)、西安(82.75)、大连(80.96)、上海(78.21)、宁波(78.16)、南京(78.07)和成都(77.97)这七个城市民众满意度得分也较高,其得分均高于均值(77.24)(见图5)。

图像 16

重庆市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和毗邻的成都相比,重庆城市形象塑造与推广相对滞后,在广播电视覆盖率、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人口和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对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利用等其他指标方面仍需改善,这既受重庆的历史和现实实际的影响,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但是重庆市的文化资源相对较多,群众文化机构和文化管理的覆盖面相对较好,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度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重庆市为什么会在城市文化软实力民众满意度排行榜上高居榜首。

透过数据发现,重庆市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市形象不突出,最突出的优势则是公众对其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度较为认可。在城市形象的提升方面,可以通过借用全媒体手段如新闻发布会、政务微信、微博等,全方位地展现和推广重庆文化精髓,不断策划推出系列的城市形象宣传的媒介作品;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新闻发布、外宣、强化宣传城市理念等具体活动来实现。从短期效果上看,这些措施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长期效果看,这些措施可以由内及外地推动城市文化、社会环境的提升。城市的社会正面影响,能够提高内部公众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能够提升城市身份的归属感和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使城市的形象得以进一步提升。这种良性互动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哈尔滨(66.91)、长春(64.88)和天津(63.83)具有较低的民众满意度得分,这与三个城市的文化需求满意度、文化氛围满意度、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文化影响力满意度和文化产业发展满意度上得分均较低有关。

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通过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制度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其次,协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和考评。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指标,将其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同时借助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考核评价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最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把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任务,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统一服务平台,优化网络服务环境,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率和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以需定供,提供接地气、有人气的公共文化服务

首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根据不同地区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方案,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使公共文化服务更有针对性地,更加高效。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城市流动人口等特定人群的实际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充分考虑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性、共享性、便利性,使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更加均衡和完备。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端两方面发力,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

其次,加强系统完善和内容更新,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把财力和人力优先投向群众最为需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于文化广场和文化公园、博物馆和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影剧院等群众满意度较好的设施,要继续保持投入。

最后,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扎实的前提保障下,要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和现代文化资源优势,注重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模式创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内涵、文化品质和文化价值,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使之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切实地发挥作用。

创新发展路径,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

第一,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寻求更加开放的合作,将当地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文化龙头企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第二,引导传统行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业态、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第三,充分发挥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推进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高标准、高水平地策划一批具有差异性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养生、娱乐、创意文化等产业项目。最后,研究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非营利文化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赵紫燕】

责编:李 懿 / 贺胜兰(见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省级   实力   城市   研究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