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开展对外交往的新思路,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密切区域经济合作,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各个国家、地区能源、资源及基础设施等项目合作时,必定涉及环境问题。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来统摄全局,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 环保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从国家战略视角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对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对外开放的格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必定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为此,需要引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引入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繁荣合作,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关键要靠发展。当前,自然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已成为全球性难题,科学破解这一难题,协调好经济增长同生态、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冲突,实现以环保、节能为主要特点的绿色发展已经渐渐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许多处在工业化初期或者上升阶段,采取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对今后能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高消耗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当地经济,势必又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怪圈中,结果可想而知,也不能维系持久的繁荣。为此,必须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综合统筹能源、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敬畏自然、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项目建设、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进行盲目性开发,做好“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保护工作,为促进沿线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打好基础,所以,“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理念。
当前,“一带一路”框架下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还需要应对一系列挑战: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生态系统多元,包含了沙漠、高原、海洋以及草原等,区域之间差别大,一些地区环境底子薄弱。比如“中国—中亚—西亚”段,其中山区超过1400公里、荒漠区超过了3000公里。再者,“中俄蒙”段仅严寒区就超过2000公里,荒漠区超过400公里,并且分布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
经济发展与环保协调不到位。“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分布集中、密度大,这样对矿产资源、水资源的开采与消耗就非常大,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没有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与生态保护经常陷入“拉锯战”。
做好环境影响整体评价,构建整体发展规划和跨国绿色生态国际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要从做好环境影响整体评价、构建整体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遵循明确的绿色发展路径。
做好环境影响整体评价。“一带一路”环境影响评价重点集中在重大项目战略规划上,要创建环境影响评估机制,适当结合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环境治理等实施综合性评价,结合重大投资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尤其是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开展全面的环境评估,创建风险清单,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管控好风险清单。评价范围上,适当结合社会热点,依据自愿的原则,尝试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都归入环评的范畴内。然后,按照投资项目不同环境的影响,实施援助项目、投资项目等进行分类评价,制定相关的技术方法体系,为尽快落实项目提供便捷帮助,创建投资项目环境影响数据库,第一时间内公开环境评估结果。此外,在开展生态环境评估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公平公正,鼓励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其中,要对环境潜在性危险项目做好风险预警工作,避免出现社会冲突。
构建整体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在投资、产业输出以及合作等进程中,应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保合作,科学规避环境风险。要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绿色化,不仅要在顶层设计中全面做好生态环境的专项规划工作,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也要从项目建设的实际出发,构筑环境预警机制,识别并规避生态环境风险。在环境投资合作的进程中,要做好投资与合作环境的评估,奠定良好的保障基础,实现彼此间相互交叉,形成强大的发展整体,促进绿色发展理念顺利实施。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国际合作,坚守生态保护的底线。一是创建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创建环境技术交流中心,确保环保领域最新科技的国际应用。二是全面推进水利合作,尤其是针对沿线跨界河流,做好全面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在技术分享、工程技术以及政策沟通等方面提前做好沟通,一起开展跨界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等多方面的研究,做好相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及水资源利用工作。三是提高林业及野生动物物种保护水平。当前我国已经与沿线国家签订林业合作协议达到35项,创建了多项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林业及野生动物物种保护工作。建立绿色生态的国际合作机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项目开发协调工作,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提供有效帮助,特别是彼此间创建的联动机制有助于提高应对极端性气候事件的能力。
建立绿色发展环保标准体系,构筑绿色大数据支撑平台
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出发点,创建绿色发展标准制度体系。“一带一路”框架下,要强调绿色发展,并符合国际环保规范标准。一是创建环保标准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在绿色发展关注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合作各方应遵守国际上通行的环保标准规范,并且不折不扣执行该标准。二是在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可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环保政策及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领域,特别是要结合沿线国家及地区环保标准实际执行情况,结合双方签订的环保实施标准,在项目建设上充分考虑当地环保实际与标准的差距,从发展的未来考虑,严格执行国际标准,确保沿线各产业合作项目能在同一标准下,实现稳步推进,提高整体发展效益。三是提高环保援助水平。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有助于保障区域环境安全,这是对外援助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对外环境保护援助不断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要不断加强与沿线各个国家环保教育培训工作,培养的大量的环境管理及技术专业人才,通过人员交流,做好产业技术交流工作,提高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
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大数据支撑平台,实现信息技术、投资信息、风险预警以及政策法规等信息整合检索,实现信息共享和科学利用,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及企业投资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信息基础及决策支撑,做好与沿线各个国家及地区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与此同时,也要建立海外项目环境影响及风险识别预判平台,为对外投资项目提供全面的生态环境信息服务,更好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风险预估,提高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整体影响力与竞争力,提高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作者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董战峰、葛察忠等:《“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框架》,《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第2期。
责编/周素丽 姜成(见习)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