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党员”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原因长期脱离党组织,既不参加组织活动,也不交纳党费,甚至连人都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党员。而这个“失联党员”的现象,从我们党的组织纪律要求来看,是不能允许的。所以,在现实中,很多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根据党的组织纪律对这种行为作出了处理。
“失联党员”的三种常见情况
就目前现实中出现的失联党员现象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随着改革开放中社会组织形式、人们的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以后,给我们基层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队伍管理教育提出了新问题。认真分析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于我们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有意义的。
现实中出现“失联党员”的现象,大体有以下这几种情况:一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成为党员,但毕业以后出国或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地方就业,亦或干脆自己独立创业,做起了私营企业的老板。这些人由于所在地方或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自己的组织关系就长期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成为“失联党员”。
二是一些原来在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的党员,由于下岗、下海等原因离开原来工作岗位,之后就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这里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走了,但组织关系一直放在原来单位,本人既不回来参加组织活动,不缴纳党费,也不转走自己的组织关系,组织要联系他也非常难,甚至根本联系不上。另一种是转走了组织关系,但由于和前面所讲的大学毕业生相似或同样的原因,组织关系一直装在口袋里面,和组织失去联系。
三是一些农村党员长期在外打工,但组织关系依然在家乡村里的党支部。可是,因为本人长期不回农村,与家乡失去了联系,造成常年不过组织生活,也不交纳党费,最终成为“失联党员”。
从以上情况来看,这些“失联党员”,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如所在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无法接上组织关系。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即由于本人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不强,不去和组织联系,自己使自己变成“失联党员”。
“失联”的党员只是极少数,但这个问题不容小视
虽然从我们党整体上来看,作为一个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失联的党员只是极少数,但这个问题不容小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还会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中国共产党是以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著称于世的,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个党在历史上能够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取得事业发展不断胜利的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在历史上那些异常艰苦的岁月里,党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能够挺得过来,走得出来吗?今天,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党,与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相比,与执政初期面临的各种困难相比,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但党所面临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依旧非常严峻。完成党所面临的任务,应对党所面临的考验,还需要我们具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特别是不断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强调要把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每一个党员。
有些党员成为“失联党员”,可能会有不同的客观原因。但这并不能成为这些党员失联的充分理由,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这些党员自身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党员意识不强造成的。只是强调客观上的各种困难和原因,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党革命的历史年代,由于斗争环境的残酷,有些党员也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如有些党组织被敌人破坏了,当时党又处于秘密状态,失去联系以后很难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有些是在战场上被打散了,找不到队伍,也找不到组织。而且,在那种情况下,寻找党组织常常会有生命危险。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很多党员仍然经历千难万阻,用各种办法寻找党组织。为什么他们能够那样做,就是因为他们牢记着自己的誓言,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名成员。
通过党内生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推进纪律教育,严格地执行制度,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
从现实中存在的“失联党员”情况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现在正在全党推进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这方面已经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很多地方党组织部门,把解决“失联党员”的问题作为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见实效的重要工作放在工作日程,加强与“失联党员”的沟通联系,使一些党员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中。而且,通过这样的管理和教育,使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等制度更加正常化,特别是通过纪律教育,使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任务,这一教育在实践中的推进,对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并通过党内生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通过党内帮扶、党内关怀、党内激励等方面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充满活力,并真正成为广大党员时刻向往的家。
再次,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客观原因而长期脱离党组织,经党组织教育仍然不改的极少数党员,也需要按照党的纪律规定和相应的组织程序作出必要的处理。严格来说,这些人已经不符合党员的标准要求,不适合再作为党员存在于组织之内,再则,这也是保证党的各项法规制度具有严肃性的必然要求。只有严格地执行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对广大党员的约束力,不至于使制度变成“橡皮筋”和“稻草人”。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