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重要精神动力,党要对意识形态话语权有足够的把控能力。提高思想理论建设水平,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始终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培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工作队伍,还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工作,在多元文化中汇聚共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话语不仅是人们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途径,也是维护意识形态和自身利益的工具,涵盖了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在话语权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意识形态范畴,把控话语权能科学引领并控制好舆论,进一步明确思想理论的发展动向,在多元文化冲突中占据有利地位。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巩固并提高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力,是建立主流话语权的重要基础。如果丧失这种掌控力,就难以获得舆论支持。由此可见,话语权和意识形态之间联系紧密,它关系到党能否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重要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能够全面凸显执政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能力,能够为党汇聚人心以及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重要的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一些看似合理但往往会产生错误导向和不良影响的思想。这些思想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削弱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度,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党领导一切的必然逻辑。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不断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才能具备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力量。只有不断强化并积极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才能有力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与科学性,有效遏制不良思想观念的传播,提高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分辨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之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执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就必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水平,因为这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党执政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这需要对意识形态话语权有足够的把控能力,提高思想理论建设水平,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

始终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培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工作队伍

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需要密切关注并科学引领社会的舆论方向,突出意识形态工作在整个社会事业中的地位。我们要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将其归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创建扎实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制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不断提升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能力。此外,还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在理论探索上,要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己任,让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

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就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我们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积极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尝试将理论指导和崇高理想信念有机结合,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去武装大众,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着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不仅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视野更宽广。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确立的青年人很容易受到消极影响,这需要教育者及时向青年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培养并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队伍,使其向大众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还需要根据“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基本要求,培养思想理论优、业务素养好、具备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高素质队伍,在人员、组织、责任以及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服务、联系以及引导群众的水平。

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必须反映并体现群众的利益诉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传播效果,直接表现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与价值追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但伴随社会结构的分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提高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水平,需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群众的现实利益、未来期待出发,深入了解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群众生产生活的指导价值,以更好地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期待。此外,还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筑意识形态话语权价值目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群众诉求表达的对话平台。各级政府部门也要主动作为,科学协调利益关系,将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将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改革开放的成就凝聚群众,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自觉接受、认可党的政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此,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在反映群众利益与期待上久久为功,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其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提升群众的理论自觉,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二是发挥舆论宣传对统一思想、汇聚力量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信息时代,舆论宣传成为影响公众心理、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我们要善于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在多元文化中汇聚共识;以人为本,不断创新舆论宣传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

传播马克思主义,要明确宣传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贴合,做好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化,使话语逻辑与大众思维相符。宣传者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和符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去阐释理论,让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才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此外,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舆论宣传平台,不仅要借助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使用网络、微信、微博等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接地气。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

【注: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BS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欧祝平:《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求索》,2014年第7期。

③胡刚:《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审视与建构》,《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地位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