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才能寻得打造优势的“真经”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以“国家安全审查”为名导致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折戟的案例时有翻新,折射出美方在经贸问题上日益加重的保护主义心态。日前,因为迟迟无法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许可,中国数字支付企业蚂蚁金服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国际的交易宣告终止,为这一现象再添新例。
不时放出“关门大招”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名声确实大起来了,但其含糊标准、讲不通道理的形象也暴露无遗。名义上,在美国发生的并购案只有沾上了“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嫌疑,该委员会才会介入。但是,“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这个框子的边界在哪里,却让外界不甚了了。近年来倒在该委员会审查之下的中企投资案,被扣上了五花八门的所谓“安全威胁”帽子——并购案涉及的美国企业要么是临近“敏感地带”,要么是涉及“敏感行业”,要么是关乎“战略技术”等等。那分“自危”之色,颇为令人费解。
英语中有一句俗语: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手拿“国家安全”这把大锤,多拐几道弯自然就不怕找不到需要敲打一番的所谓“安全风险”。如此举动,对正常的国际经贸关系却构成了障碍甚至风险。长期以来,连美国国内都不乏对该委员会的批评之声,认为其放大“国家安全”概念,审查缺乏透明性与可预期性,为保护主义提供了掩护。
观察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目标,不难发现美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靶向”。该委员会成立之初,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美国深陷滞胀危机,因此该委员会当时审查的最主要对象是日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企业逐步走向全球,中企发起的投资案则成了该委员会的“重点”关注对象。据该委员会2016年公布的报告,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其审查最多的国家。行业数据显示,自2016年初以来,有27起中国企业对美收购未能完成,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6国未完成交易的总和。需要重视的是,华盛顿目前正在酝酿该委员会改革,拟进一步扩大其审查范围。
各方广泛关注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国际遇阻,与当前华盛顿在经贸问题上的强硬言辞不无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如何处理对华经贸关系,在美国是一个“热门”政治话题。中美经贸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其中有些变化甚至是结构性的。在此背景下,双方的确需要一些观念上的更新,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同现实脱节,更不能以夸张或扭曲的方式对待现实。从保护主义的“哈哈镜”中观察,不可能获得中美经贸往来的真实图景。
美方应该看到的是,新一轮改革迅猛推进的中国,正继续向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扩大开放。一个巨大且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能为美国企业提供极大机遇,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也在为美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中国越是发展,中美合作的空间越大。特朗普总统去年11月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刷新世界经贸合作纪录。这一数字本身就是中美合作具有广泛基础和广阔前景的最好证明。
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才能寻得打造优势的“真经”。事实证明,那些抱着保护主义“旧唱本”不放的,只不过是在做自我唱衰的表演而已。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亚当·塞加尔就意识到,仅靠加强外国投资委员会,并不能确保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中,在对外经贸关系问题上展示强硬立场往往能赢得一时支持,因为保护主义措施的受益者相对集中且政治表达意愿强烈,其成本被均摊稀释了。但从国家长远竞争力的角度看,保护主义从来不会是“好买卖”,它冲击国家间经济关系,也不利于本国企业创新发展。
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但美国有股势力却在想方设法妨碍双方发挥合作潜力,释放出力图与现实脱节的负能量。显然,能否在对外经济政策层面析疑匡谬,将成为衡量美国执政者智慧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