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条重大理论主线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与丰硕成果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取得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集大成,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多方面论述,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战略布局、根本途径、重要方法等,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认真总结、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思想,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多方面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这些思想系统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崭新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很多的新变化新特点。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方面发展也都进入转型升级期,显示出新的面貌。由此,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说:“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①

这表明,尽管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世界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这一基本国情的内涵已经发生很大的积极的变化。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即“当前,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不容回避,这些年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从经济上看,我国发展差距较大,包括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收入差距,等等,参差不齐现象严重,总的来说就是贫富不公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发展方式落后,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反应比较强烈。从政治上看,多年积累的干部腐败问题集中暴露。从社会发展看,这些年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五大问题,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环境等。这几个方面问题叠加在一起,就引发了前些年出现的“仇富”“仇官”等一些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到思想上,就出现了思想懈怠、杂音噪音不断等思想混乱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察秋毫,在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基础上,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非凡的政治智慧逐步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力挽狂澜,解决了我们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且,指出了这个新时代多方面特点,其首要特点就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就进一步明确,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并进而进入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崭新的科学判断,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性的重大成果。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深刻把握、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及其特点,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崭新认识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述是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而对这一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论述了我国人民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和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多次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十九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把这些问题提高到社会发展规律和治国理政方略的高度来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的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但遗憾的是,后来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了曲折。从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渐改变了八大的提法,而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党的九大确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由此,导致我国社会发展的曲折。

改革开放后,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强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论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新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主体方面看,更加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因为经过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满足,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包括追求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休闲、更美的环境等;二是从客体方面讲,更加强调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为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基本解决了“落后”的问题,存在的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是多方面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发展的差距较大,如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等;在总体上,还存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发展“不充分”也是多方面的。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没有完成;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很多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在社会发展方面,民生问题还存在很多赤字;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任务还相当艰巨。所有这些,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完全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极大地丰富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对“三大规律”即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