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道德焦虑的纾解之策

核心提示: 网络道德焦虑是网民在网络中呈现出紧张、不安和非理性心态的现象,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道德焦虑所涉及的网民数量增多,化解网络道德焦虑,成为治理网络乱象的现实需要。为此,应该从网络道德焦虑产生的群体与个体心理机制出发,从治理、引导、培养网络道德角度探讨网络道德焦虑的纾解之策。

【摘要】网络道德焦虑是网民在网络中呈现出紧张、不安和非理性心态的现象,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道德焦虑所涉及的网民数量增多,化解网络道德焦虑,成为治理网络乱象的现实需要。为此,应该从网络道德焦虑产生的群体与个体心理机制出发,从治理、引导、培养网络道德角度探讨网络道德焦虑的纾解之策。

【关键词】网络道德焦虑 非理性 纾解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极大地改善了大众的学习生活方式,在满足人们认知和需要的同时,网络环境也因种种负面因素带给网友精神上的困扰,网络道德焦虑就是其中之一。网络道德焦虑是网民在网络中呈现出的一种对社会环境、行为、消息产生的情绪表达,它体现了网民群体性的情绪变化,也体现网民的个性表达。网络道德焦虑具有吸引诱惑性,其冲动情绪对其他网民有一定蛊惑力,能影响吸引更多网民加入,形成从众效应。在网络上同一问题能引起大量网民跟随评议,在平台上宣泄内心感受,由此演变成对社会道德的批判和曲解,这是一种亟需纾解的社会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道德紊乱和焦虑

网络道德焦虑是伴随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而出现的,特别是网络自媒体的日益强大,带给个人更自由的表达和思维空间,人们在网络世界没有思想束缚,以各种形式毫不顾忌的发表见解,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导致网络道德焦虑逐渐蔓延并产生一定影响。网络道德焦虑的主题大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官员腐败、信任危机等道德失范现象,往往在网络上被投射和放大,成为网民非理性表达与宣泄不满的主要内容,这些助长了网络道德焦虑的产生。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个人信息被盗取,导致公民个人财产和安全缺乏保障;网络金融诈骗的增多,严重干扰了正常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网络暴力的传播也对社会稳定带来危害,等等。这些都容易引发公众对网络社交的道德恐慌。一些网民在不知事情真相情况下,盲目对一些人或事以道德名义进行评判、声讨,无意中加重了负面宣传效果。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碎片化的网络文化世界中,人们在享用它带给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被它滋生出的道德紊乱和焦虑所困扰。

网络道德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

互联网的普及将社会个体在网络上聚集在一起,这些网民在网络世界中根据个人喜好、需求聚集在一起,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工具实现跨地域、跨时间的同步交流。从社会功能上看,很多网民能在网络平台上对其他网民提供热心帮助,对一些不法行为、现象进行曝光以提醒其他网友。但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便捷的特性,散布不法言论或从事不法活动,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并对其他网民思想造成影响和伤害,导致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相互影响渗透。网络社会具有比现实社会更宽泛的隐匿性,这也让一些网民摆脱社会道德制约,更注重利益和精神刺激,而网络上出现的非理性、非道德行为进一步助长了网络道德焦虑。此外,由于网络交流中缺乏公正有效的联络沟通,在不了解信息来源的情况下,网民在网上的言论、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对一些负面道德行为进行传播,形成网络道德焦虑。

网络道德焦虑的纾解之策

提升社会成员责任感知,避免消极应对。网络道德焦虑产生根源往往来自对现实社会不满的焦虑心态,因此,解决网络道德焦虑的对策,需从源头入手进行纾解。人在感知到无结果的情况下,往往会在意识中形成焦虑感。提升个人感知效能,有助于消除这种焦虑心态。首先要促进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其次是民众对自身职责的获取,如果作为社会成员无法在现今社会中获得公正对话渠道或利益,对公正诉求无望后,很容易产生失落无望的消极心理。当一切努力都变得徒劳,这种消极心理将占据其思想,导致行为越轨风险加大。网络平台所体现出的无障碍化社交媒介,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机会,同时也让一些消极心态者在这里有了发泄契机。因此,需要通过“惩罚”“引导”机制,为公众提供安全心理保障,消除消极心态,提升责任感知。

对网络进行综合治理、重拾公众网络道德信心。网络媒介的传播作用,让交流变得无障碍。在网络社交上以无障碍形态模拟现实社会,所有人在网络上都能发表、传递信息,可以无限制围观,这使得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隐现象在网络上被显性化。网络道德建立需要网络整体环境得到彻底治理,也需要现实社会健康发展的推动。纾解网络道德焦虑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网络使用者的道德宣传教育,做到正确引导循循善诱,减少网络道德焦虑的传播。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开展网络道德评价制度,经常提醒网友注意在网上的言论和行为,不做有损社会引发网络道德焦虑的事,积极推广网络道德评价,对社会和大众有助力、有正能量的鼓励支持,对虚假传播妖言惑众的行为坚决抵制。其次,积极营造有价值、有意义的正能量网络道德氛围。要强化网民上网法律道德意识,注重自身素质言行,提升网民网络道德自信和自觉,由个体自觉逐渐引领整个网络社会的群体自觉,引导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培养网络信任和宽容心态品质、整合网络道德途径,从道德自觉中缓解网络道德焦虑。最后,在促进网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同时,要加强网络法治建设,依法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督,特别是对网络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最大限度消除网络不良传播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发挥媒体作用,引导社会成员的认知取向。现代网络社会中网络道德焦虑会因媒体的信息传播而加剧,媒体作为传播信息渠道,为应对激烈的竞争,一些媒体过度追求新闻轰动效应,极尽标题渲染以吸引关注,对不同属性信息的聚焦和放大,导致负面新闻的过度“受宠”,不知不觉中制造出诱发焦虑的内容,无形中会加剧网络道德失序。因此,大众媒体要有为社会担当的职业操守,在报道过程中不过度渲染,而是有针对性的正确引导。通过正能量引领舆论,让社会大众能够理性接受。因此,媒体要保持职业操守,遵循基本新闻原则,公正客观报道,对信息认真求证,同时要考虑报道后的社会效应。

通过理性治理培育网络道德信任,建立网络道德焦虑舒缓机制。现代社会中,理性治理更符合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对于化解网络道德焦虑也更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网络管理机构依托法律制定的网络治理条例,在保障合理运用网络话语权同时,也要果断拒绝个别网民不合理的网络诉求,通过相应惩戒机制,让网民建立网络道德规则意识。当前网络道德焦虑很大一部分表现为网民的信任焦虑,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带到网络中,要想转变这种网络心态,需要信任的日常积累和社会引领,改变网络信任危机,促进信任良性循环。由于社会分化加剧了社会结构失衡,导致人们的感情由怨恨取代同情,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职业属性,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将这种担当与自信带入网络社会中来,并由此产生良性循环,逐渐舒缓网络道德焦虑,最终消除隔阂,促进交流融合。由此可见,化解网络道德焦虑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净化网络环境,是和谐社会保持良性运转的内在条件。

(作者为苏州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郁乐:《情感体验、道德期待与陌生世界——试析道德焦虑的心理机制及其负面效应》,《兰州学刊》,2014年第5期。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道德   网络   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