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是确保国有企业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落到实处,最根本的是强化程序规范。要细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和保落实的程序流程,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得到有力贯彻;要完善党支部作用发挥机制,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基层,打通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的领导 程序规范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而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制度规范,将党的领导嵌入国有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让党委(党组)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作用与企业经营有机融合起来。
细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和保落实的程序流程,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得到有力贯彻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党的领导弱化现象。一方面,一些公司领导认为党委(党组)管好党的建设、干部管理就可以了,其他的生产经营、财务权限等无需插手,将党的领导降格为与企业内部领导同等地位。在个别企业由于党政领导之间的分歧而出现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党委(党组)和公司董事会、经理等的交叉任职催生了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在长期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党政混淆的情况,导致个别企业内部分化加剧,内耗严重。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让外界对国有企业产生效率低下的印象。鉴于这样的现实,对于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的发挥,除了开展大范围、深层次的宣传引导之外,必须进行全面分析,为发挥党组织作用找到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进而更好地体现其积极正面的引领促进作用。
首先,要完善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的任命方式和流程,突出在党性修养和企业管理能力两方面进行人才选拔。既要选拔到合适的党务工作者,也要按照企业的特殊性选择懂企业管理的经营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党务工作者在企业中的公信力和威望,保证其行使权力、履行管理职能时不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瞎指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相关选拔流程中明确选聘条件,并完善相关的纪委监督、签字背书和事后追责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置,杜绝初始选拔阶段的漏洞。
其次,全面推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待遇与企业挂钩的机制。虽然我国推行政企分开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级别观念依然深厚,等级依然森严,部级、处级、科级的划分依然非常鲜明,加之国有企业一般薪酬待遇较高、管理自成一体,国有企业也就成了解决某些人级别待遇的一个重要出口。尤其是对业务能力要求不突出的党群口,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对于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要消除按级别确定待遇的情况,对其的考核必须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根据党和国家政策贯彻情况、党对国有企业领导情况、推进企业规范化经营情况以及企业保值增值情况,分配考核权重,进而推动其履职尽责。
再次,要完善党委(党组)以及整个公司的议事流程,核心是确保党委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充分的决策权。党委(党组)作为党的一级组织,在党的事务、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培养和管理等方面,按照党章相关规定享有充分的决策权,公司行政层理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配合。相对于党的政策宣贯和日常管理,更为复杂的是涉及公司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在这类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党委(党组)的作用更多是对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进行把关,至于经营风险分析、利润率分析等,应该由公司董事会、经理等行政决策层作出。同时,党委(党组)对于经营风险、收入利润等,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因此,对于这类事项,党委(党组)、党委(党组)常委会及其负责人应按照权限范围对相关议题进行审核,进而确保公司经营范围的合规性,同时避免重大风险发生。
最后,完善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的合规监督管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实现由原来的多头治理各负其责,向纪委牵头整合多种力量推进的新监察体制转变。反观国有企业,同样需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纪委牵头整合多种力量实现部门联动,加大纪律检查、合规监察和联合监督力度,进而通过组织保障,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实现全覆盖,为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贯彻落实,为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氛围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党支部作用发挥机制,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基层
党支部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打通了这一环节,才能确保各项政策贯彻到位,才不会跑偏走歪。但是相对于党委(党组)而言,党支部的强制权力较为薄弱,除了发展党员、推荐党的后备干部外,更多是组织学习、思想教育等软性权力。加之基层党支部的书记、支委更多是兼职,其个人能力和水平层次不齐,进一步弱化了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从组织机制上加强对党支部的建设,持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发挥其引领、教育和指导作用,让党的根基更加牢固。
严格规范党支部的日常运行机制,推进和落实党支部的选举机制,逐步让党员自己作主,选出在党员中具有充分威望、公信力强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委委员。当前党支部委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通常是由上级党委指定,而上级党委一般推荐党支部所在的行政单位领导兼任。虽然这样有利于实现党支部更好地支持行政工作,但是党支部书记由于身兼二职,往往因精力有限,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偏向于容易出成绩的公司工作,对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研究不够、对党支部运行研究不深,上面指到哪里就走到那里,甚至连规定都无法完成,更不要说结合实际开展自主特色的活动。久而久之,往往影响了党支部的公信力。因此,上级党委通过完善党支部书记的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为基层党支部提供选举依据,让基层党员发挥主动性,选好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委委员,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上级党委(党组)以及党群部门要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确保落到实处。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推进下,基层党支部的考核评价体系越来越健全,关键是要抓落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健全各党支部的报告制度,要求各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定期报告党支部以及个人的工作情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检查制度和绩效考核,推动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带领广大党员加强党支部建设,履行好党赋予的各项职责。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工作忙而随意取消相关工作。通过抓实基层党支部的教育引导,让党员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健全党员群众工作开展方式,确保党的领导实现组织影响力与个体影响力相统一。党支部是员工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最直接接触到的党组织,无论是发展党员,还是日常生活中对领导的接触,都是非常频繁的。因此,党支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群众工作开展方式。一方面,及时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状态,将员工的合理诉求进行汇总,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委进行汇报,为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和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结合企业的实际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讲深讲透,让员工深入理解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化解员工暂时的不满和抱怨,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
(作者为中共昆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不动摇》,新华网,2016年10月11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