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媒体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核心提示: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使用及信息传播方式会对理想信念造成一定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主动出击以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构建自身传播的新途径。搭载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使用及信息传播方式会对理想信念造成一定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主动出击以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构建自身传播的新途径。搭载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理想信念教育 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三流”(即权力流、想法流、符合流)合一问题,这对人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将会产生新的挑战。理想信念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教育不同,其更多是引导人们对社会变革的“模式认同”,在认同中产生主体行为与认知结果的融合。

新媒体时代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信息传播交互性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及传播途径改变了信息本身的权力结构。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信息传播的源头往往控制着信息的知识体系与传递过程。但在新媒体时代,交互性的信息传播路径使得信息始终处于非中心的流变状态之中,信息的权力流是多元的。换言之,每个社会个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颠覆者,这使得信息及社会舆论处于不断解构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由此,这种交互的特质以及信息传播的方式会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影响。第一,信息传播及动态的生成方式使得理想信念传统模板产生动摇的风险。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及特定的历史阶段,理想信念作为人们追求生存意义和社会道义的一种信仰,其内容应当是稳定的。但新媒体的信息动态生成方式改变了这种理想信念赖以稳定的知识体系,会动摇其核心信念。第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交互性较强,可能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一个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需要经过实践与时间来证明。而错误的理想信念价值通过伪造的事实与蛊惑性的语言就可以实现传播,进而使得这些错误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流价值信念,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第三,新媒体时代信息权力流来源的多元化,会解构理想信念教育的标本范式。人人均是信息的发布者和制造者,会大大解构理想信念教育的权威性,同样也会导致理想信念教育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中。尽管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这看起来是一种“草根民主”的胜利,但却违背了社会发展固定的文化伦理与规范,这种假象的民主制造过程只是部分人实现权力的粗浅表达。

信息传播多点辐射效应及交融模式会弱化人们的理想信念。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每个节点均是一个信息源,正是因为信息源的广泛性,才使得交互传播成为前提。多个信息源必然会产生多点传播的辐射效应,就如同星罗棋布的磁场一样,不同信息源的信息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辐射状网络。在这个网络当中,各个信息源都会以交融的形式相互牵连,相互之间发生作用力。理想信念尽管是一种集体化的共识,但却带有鲜明的个体属性,是一种基于社会性与个体性相互作用的意识。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多点辐射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信息源之间的交融模式,会使得理想信念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发生博弈效应。在博弈的过程中,个体性与社会性关系相互作用,但信息传播过程中个体性因多点辐射效应,在作用过程中就会解构理想信念的社会属性,进而会弱化共识甚至是弱化权威。从实质上看,就像是社会个体分布的信息越多,就会取得越多的话语权,自然就会对官方信息、社会信息形成瓦解态势。可见,多点辐射效应及信息源的交融模式,会提升理想信念的个体性,进而削弱其社会性。个体话语权占据优势,这对凝聚理想信念的共识是不利的。

新媒体传播的衍生信息会冲击理想信念教育。数字化传播具有速度、信息方面的强大优势,在传播过程中因多点辐射及个体力量的参与,会导致信息传播衍生出更多的信息,这些衍生信息会成为一种异常信息。如果异常信息日渐强大,会发酵为网络事件。因此,新媒体传播的衍生信息会冲击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而言:第一,衍生信息会造成主流信息生态发生波动,进而会分散人们接受主流理想信念教育的注意力。第二,衍生信息会随着新媒体的传播,凝聚性不断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会形成网络节点,进而成为网络事件。一旦成为公共网络事件,必然会对主流价值观造成瓦解之势。第三,衍生信息在传播中还可能会与社会经济利益相结合,一旦资本与信息相结合,特别是与一些负面衍生信息结合,将会对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一定的误导效应。

新媒体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推升全媒体视域的课堂教育效果。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性教育是不同的,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性。但理想信念教育通常又不指向具体的生产实践领域,其可以通过信念与价值观的改变来促进其与生产实践领域的关联。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不同于知识教育,需要结合受众的生存环境进行个性化引导,进而使得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均能够成为多点辐射的信息源,每个个体都能将生活与网络相结合,进而产生相互影响。必须推进全媒体视域的课堂教育,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视为同等地位的教育中介,传统教育媒介尽管在知识载体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供给度,但学生互动参与性不强,新媒体通过电子传输与多元载体可以让学生在交互教学中获得更多。如今,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乃至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可以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历史观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进而成为全媒体视域的教学,大大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利用新媒体推进价值观教育的具象化。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大众接受到的信息渠道极为多元,但在海量信息中,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而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往往也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进行选择性汲取。同样在众多信息当中,人们看到的诸多信息通常是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信息在新媒体、网络中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态势。但正是这种“众声喧哗”的态势使得很多信息较为具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化。价值观具象化难以通过知识教育实现,是因为本身价值观就极为抽象,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口号性。因此,通过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可以将这些原则性、口号性的东西具体化,引导人们认清其本真。第一,“事件”本身必须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事件本身应该是具体的,能够通过新媒体进行获取的。第二,“事件”本身应该具有正面价值,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当然个别负面的、有影响的热点事件也可以作为解读的对象。第三,对于负面“事件”的解读,必须要有明确的结局属性,即负面事件解读必须有明确的矫正结果,这个矫正结果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理想信念教育无法离开平台载体,在新媒体时代,平台载体日渐多元,非正式、非正规化成为网络时代平台的重要特征。事实上,新媒体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拓宽了社会个体的发展空间。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虚拟空间,加强教育直观性与知识性的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注重虚拟与现实平台结合的建设。理想信念本身的社会属性要求群体性认同感的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也需要人工干预与纠正。在新媒体视域下,理想信念教育的自由主义是不能无限放任的,可见其也需要现实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看,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可以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这些平台的教育作用。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何华征:《新媒体传播机制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责编/贾娜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信念   途径   理想   媒体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