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本范畴。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还明确提出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并从教育、就业和人民收入、社会保障、扶贫、医疗卫生等几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推进新时代民生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学方能知,知而后行。学习领会十九大关于民生工作的精神实质,应着重把握三个基本特点:
人民性。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领域的开篇论述是:“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共三句话用一个自然段,每一句话都是对党的根本性质或“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诠释和生动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主体,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造福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既坚持两个“始终”的价值追求,又坚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人人享有”与“人人尽责”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义,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特点。
发展性。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认识和新判断,着重强调“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认识分析,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求解,始终贯穿了发展这根逻辑主线。
民生改善既是社会领域的核心任务,实际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有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经济发展来提供财力支持、奠定物质基础,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都将成为空洞口号,变成充饥画饼。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物质财富,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民生的改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并强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总之,“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反观历史,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都各自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自己的独特贡献。其中的古巴比伦人热爱生活,发明创立了很多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古巴比伦文明代表的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是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悖的,因而早已归于灭亡。近代中国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发展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说,发展将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务实性。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基本思路,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其精神实质: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守民生底线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重点解决老百姓关切的重大利益问题;要通过完善制度以保证民生改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预期”,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清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正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实事求是思想品质与作风的充分体现。
政治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人们期望值在提高,二是人们参与意识的增强。如果出现“期望与满足俱增,但满足的增速低于期望”,或“期望增大,但满足先增后减”的情形时,就会产生社会挫折感;社会期望的普遍挫折感将可能引发整个社会范围的“不满”,进而形成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氛围。因此说,只有当人们的期望增长同经济增长同步趋进时,才能实现社会的满足感。在党的十九大已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更充满期待地迎接美好生活的当今时代,正确领会和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民生工作基本思路,其重要和深远的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崇尚实干。重实干、强执行,这是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实际行动展示出的精神品格与工作作风。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明确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正如列宁所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才是认识的真正目的。
准确把握十九大关于民生工作的精神实质,坚持以人民为目的,以发展为手段,以务实为原则,是促进新时代民生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保证。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