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农民返乡创业做什么好

核心提示: 近年来,农民返乡创业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农民返乡创业主体应是掌握着一定资金、技术、经营能力的中年农民,创业方向可选择经营小型农场、发展现代农业。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合理组织、引导、帮助农民返乡创业。

【摘要】近年来,农民返乡创业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农民返乡创业主体应是掌握着一定资金、技术、经营能力的中年农民,创业方向可选择经营小型农场、发展现代农业。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合理组织、引导、帮助农民返乡创业。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  创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谁在返乡,为何返乡

从1980年代后期至今,大量的中国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不仅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以及社会结构。可以说,“城市梦”就是很多中国农民的“中国梦”。不过对于农民而言,进城容易安家难,多数农民最终仍将走上返乡之路。

在城市购房是普通农民极其巨大的负担。据调查,就大多数农村地区而言,能承受大城市“天文数字”房款的农户寥寥,在乡镇和县城购房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即便如此,单凭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和积蓄也是难以实现的。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非常紧密,绝大部分父母对子女都负有“无限责任”。虽然大多数的第一代农民工由于乡土的引力与城市的阻力无法在城市立足扎根,但他们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城市人”,他们不仅仅是想让子代过上城市生活,还想让孙代从小就能接受好的教育,所以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会全力支持子女在城市买房。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城市吸纳就业的空间有限,城市生存的成本不断提高,能通过这种“代际接力”的方式实现城市化的农民仍是少数。基于常年在全国各地农村的调研,我们认为除了珠三角、苏南和浙江部分最富裕地区外,东部省份的大多数农民能在城市购房的基本上就是50%上下;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一般则是10%到30%不等。因此,不管意愿如何强烈,最终仍然有大量的农民不能在城市安家落户。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能力不断下降后,他们最终可能将不得不离开城市。也还有少部分的农民工,则是厌倦了城市的压力、喧闹、拥堵和冷漠,厌倦了骨肉分离,一直眷念家乡的生活。而当家乡的公共服务、生活条件、生计条件有所改善后,他们会在年富力强时选择主动离开城市,回到家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会成为返乡创业的主体。

如何创业,政府何为

可以说,今天大多数的农民返乡不是为了创业,而是为了养老。少部分具有一定创业潜质的农民,他们的资金必须用来保证日常的生活、子女的教育,甚至在城市买房,以及自己日后的养老;在没有良好的产业品质支撑的情况下,他们对在二三产业的创业往往持较为谨慎保守的心态,他们返乡后往往也只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创业,能真正实现政界、学界所期待的“创业”的人实属少数。这部分具有一定创业潜质的农民是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和社会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扶持和保护他们,引导他们走上更可靠的发展、创业之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对几个方面形成清醒的认识。

首先,依托小城镇二三产业是农民返乡创业的主要方向吗?2009年以后,一些地区小城镇的二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承接了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这其中很多第二产业是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来的中小型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在供给侧改革和治理污染的新形势下,许多企业面临关停并转。因此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引导农民返乡、依托小城镇在二三产业进行创业要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其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近年来消费结构的升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休闲农业正在成为一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给农民返乡创业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我们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方向,但发展的空间较为有限。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周边风景优美、有特色的乡村,我们可以引导其适度发展,但是这无法成为更大范围内、更多返乡农民创业的选择。

再次,应该鼓励返乡大学生成为创业的重要主体吗?大学生掌握着新的科技手段,观念先进、敢于创新,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缺乏必要的阅历经验和创业技能,容易眼高手低。大学生创业虽然不乏成功者,但比例极低。而他们创业所需的资金大多是父母积蓄多年的血汗钱,一旦创业失败,将是全家的灾难。我们可以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制度、平台支持,但是不能将他们视为创业的重要主体。我们更应该鼓励大学生先在社会中历练学习,或者参与、帮助父母家人的创业。

总之,除了少部分具有二三产业支撑的地区,在更广大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农民返乡创业的主体应该是掌握着一定资金、技术、经营能力的年富力强的中年农民,更切实可行的创业方向应该是选择经营小型农场、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返乡发展小型农场和现代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治理困境

前些年不少地区过度鼓励工商大资本下乡,这不仅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还导致基层服务体系过于服务工商资本,挤占小农,侵蚀和破坏了乡村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农民返乡创业,可以带着资本和技术下乡,流转、整合外出务工乡亲的土地,适度经营几十亩到一百多亩规模的小型农场,发展高效的现代农业。如果国家能在政策制度、技术服务和资金补贴上给予扶持,拥有一定资本、知识和经营能力的返乡农民就可以实现新技术下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化,他们不仅可以在生产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还可能在销售端拓展出更有效的渠道,比如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新型关系,展开小型农场与网络虚拟社区的对接,进行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等等。

农民返乡经营现代小型农场,使他们能落地到自己相对熟悉、可靠的产业领域进行创业,并解决了家庭分离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此举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安居乐业,更对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大量农民外流、农村土地面临流转、农业正在推进集约化经营的背景下,农民返乡建小农场,是以本地的“在乡资本”替代了外地的“工商资本”,以“在村农场主”取代“不在村农场主”,这非常有利于村庄社会秩序和关系的维持,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家乡成为农民“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有利于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因此,鼓励农民返乡创业不能拔苗助长,应该注重实效,谨防泡沫。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依托二三产业发展小城镇,吸引农民返乡创业,也可以发展旅游农业、特色农业。更多的农业型地区应该因地制宜,立足于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型农场。同时,国家和媒体也不宜过度倡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毕竟创业的风险巨大,它应该属于有准备、有能力和更务实的人群。

面对农民返乡创业,各级政府应该冷静决策、积极作为。一是要合理地组织、引导、帮助土地在农民内部进行流转,警惕工商资本下乡,杜绝“垒大户”的行为;二是要出台政策,在制度、技术、资金等方面扶持小型农场,增强小型农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尽量缩小城乡差别,让在城市生活习惯了的农民愿意回来、住得惯、办事方便;四是要帮助农民建立更好的组织化平台——不仅是小型农场之间的,还有农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组织平台。

大量的农民能返乡创业,建立各具特色的现代高效小型农场,将会有利于他们过上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有利于农民家庭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城乡关系。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引导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华网,2017年9月28日。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返乡   农民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