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为与不为

核心提示: 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系统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级政府要找准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不能为升级而升级。企业要挖掘、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创新力度,夯实自身发展基础。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系统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级政府要找准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不能为升级而升级。企业要挖掘、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创新力度,夯实自身发展基础。

【关键词】产业结构  升级优化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各地按照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是,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情况仍然存在,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小。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思维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挑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为了尽快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大量承接了国际上的制造项目,发展工业制造业,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很少关注产业结构的平衡问题,致使我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末端,一度成为“世界工厂”。此外,我国一些企业长期扮演着为国际其他企业“代工”的角色,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这种路径依赖,导致我们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及创新能力受限,致使一些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充满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下放了部分权力,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各级地方政府均将发展经济视为最大目标,谋求地方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各地发展经济主要着眼于经济效益,对于产业结构等问题,关注比较少。

另外,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多以量化指标为主,这可能导致一些地方官员致力于短期经济发展,很少从地方经济长远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建设问题。一些地方只注重GDP增长,见效快的项目受到广泛欢迎,各地在招商引资中,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等问题频频显现。一些地方甚至通过大量融资推进城市化建设,刺激房地产市场,以提升GDP。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方式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不利的,也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于产业结构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

一些人认为,发展服务业和发展工业的模式是一样的,显然,这是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各地政府为促进本地服务业发展,制定了诸多指标,并不断强调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心,这实际上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任何经济发展目标是不能完全靠人为凭空设定的。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却没有太大变化,根源就在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二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如果第二产业能够实现“高端化发展”,会大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际上,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更不需人为划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快速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采取超常规发展房地产业的方式,带来了房地产泡沫。第三产业不同于第二产业,其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在国内市场没有同等需求的情况下,大规模投资第三产业只会造成产能过剩。

一些人认为,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是“夕阳产业”,片面强调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其实很多地方根本就不具备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条件,不立足实际盲目发展,不仅不能优化产业结构,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我国国内市场巨大,多数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找到了合适的发展“土壤”,是完全能够发展起来的。传统的产业并不都是“夕阳产业”,也不一定完全没有竞争力,一些传统餐饮行业,照样具有品牌价值和发展空间。一味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也并不能保证可以取得高昂的回报。

还有一些人认为,供给可以刺激市场需求,因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培育空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逐利的,只要有市场需要就会有供给,所以,政府根本不用担心企业的生产问题。如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存在巨大需求,企业自然会加大投入。如果没有一定的需求,盲目投入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转变思维、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思维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思想前提,必须要认识到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系统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级政府要找准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能为升级而升级。我们应该放弃“跨越式”发展思路,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包容式发展之路。跨越式发展思路通俗来讲就是“暴发户”心理,是一种投机思维,这种思维只会引导企业去争取资源而不是创造资源。政府和企业要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企业要挖掘、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创新力度,夯实自身发展基础。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我们要把握这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增强紧迫感,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应该单纯地追求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也应该兼顾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做好做强第一、第二产业,自然就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促使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此外,要处理好制造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能一蹴而就,其目标不能仅仅是做好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也要兼顾传统产业的巩固发展。要合理规划制造业的发展路径,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好区域分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西部地区可承接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项目;沿海及东部地区要积极探索发展先进制造业,改变原有的大量“代工”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可以根据各地实际,并举发展加工业与先进制造业。

我们必须意识到,产业结构升级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来源于经济效益,只要有了经济利益,企业会主动发展升级,企业有了创新动力才会有创新行动。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好相关政策,在宏观上做好指导,另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协调服务能力,帮助企业真正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作者为辽东学院韩朝学院汉语言系副教授)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沿海区域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雪平、吴应宇:《企业战略柔性转型:基于渐进决策理论视角的研究》,《学海》,2013年第5期。

②江静、刘志彪:《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③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7期。

责编/潘丽莉  赵橙涔(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产业结构   地方政府   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