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彭清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党的十九大把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精准脱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
广西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区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尽锐出战,精准施策,2012—2016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09万人,初步核查2017年全区9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6个以上贫困县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
采取更加精细的工作
推动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坚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要求,建立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体系,努力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严把入口关。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区设计18类98项指标,组织25万名干部,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核”的步骤,对全区488万农户进行入户评估打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对相关涉贫因素进行查核比对,实行“八个一票否决”,识别出634万贫困人口并建档立卡,完善动态识贫监测系统,大大提高了识贫准确率和群众认可度,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严把帮扶关。建立“一户一册一卡”模式,给全区每户贫困户发放一本脱贫攻坚帮扶手册、一张帮扶联系卡,全面规范精准帮扶内容、做法、信息记录。根据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帮扶需求,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推进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十大行动”,组织52.3万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14.5万贫困户,让群众了解政策、干部摸准情况,增强工作针对性,切实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上、落到实效上。
严把退出关。将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细化量化为贫困户“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贫困县“九有一低于”的退出标准。贫困户脱贫实行“双认定”,验收时由贫困户户主、验收工作队员和帮扶联系人共同签字确认,使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防止“被脱贫”。
严把考核关。将设区市、贫困县、非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及扶贫对象脱贫核验合而为一、同步进行,用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程序、最严要求开展实地核查,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对市县扶贫开发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确保脱贫成效真实可靠。开展脱贫攻坚大督查和扶贫领域“机动式”巡视,促进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广西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我们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深度贫困为重点,切实补齐全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短板。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从自治区到县每年按10%~20%的增长比例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同时行业部门资金、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投向脱贫攻坚。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大幅增加,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覆盖面更广,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统筹安排9000多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5000名第一书记包村帮扶。全面实施“千企扶千村”活动,3600多家民营企业实施帮扶项目3700多个,投入资金10多亿元。深入开展粤桂扶贫协作,广东实现对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漠化片区县)的结对帮扶全覆盖,逐步构建起东西部携手协作、全社会合力攻坚的扶贫工作格局。
着力补齐关键短板。重点破解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开展村屯道路建设大会战,2017年全区建制村通畅率90%以上,建成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8400多公里,解决26.3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98%以上具备通电条件的自然村(屯)解决了生产用电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所有贫困村。
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
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
脱贫攻坚质量高不高,关键看群众生活好不好。广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解决好“票子”问题。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根本之举,每个贫困县确定几个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村确定几个特色产品,创建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全区乡村旅游消费超过1400亿元,增长近30%,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解决好“房子”问题。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责任制,在全区549个安置点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管理、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制定任务书、线路图、责任人和时间表,加快建设进度,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收入。2017年35.9万贫困人口搬迁入住新家。
解决好“里子”问题。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点,出台专门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推动5000个贫困村全部设立村民合作社,重点通过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等10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和2017年摘帽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有2万元以上。
解决好“根子”问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2017年累计免费为5.35万贫困群众开展订单、定岗、定向、菜单式技能培训,帮扶21万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作为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广西仍有27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决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继续举全区之力,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以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