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史 > 正文

从林县走出的四位县委书记(3)

杨 贵       

个人简介

杨贵(1928.5.28——  ),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红旗渠总设计师。曾任林县县委书记,国务院扶贫办公室顾问,现在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

个人履历  

1954年5月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

1958年起,历任新乡地委委员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安阳地委副书记、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

1973年任河南省常委,兼任安阳地委书记、林县县委第一书记。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73年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提议调到公安部工作。任公安部负责人,仍兼河南省、地、县职务。

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办公室,任扶贫办公室顾问。

2006年8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 

个人贡献

1.老区情深。

杨贵同志14岁就组织群众抗粮抗捐,15岁入党担任支部书记,面对敌人的反攻倒算和恶毒陷害,正气凛然。太行山赋予了他太行山的胸怀和性格,17岁担任淇县二区区长,机智勇敢地带领武工队拔掉日寇据点,突破敌人重围,大王屯挖枪,三里屯负伤,宋窑血战,良相伏击,身经百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与人民群众结下了生死情义,青春年华在枪林弹雨中闪光。全国拥军模范靳月英的丈夫,就是为掩护杨贵而牺牲的。靳月英至今还能唱出70年前的纳军鞋歌谣,可见,年轻的杨贵在老区人民心中的分量。

2.敢想敢干。

1954-1960年,26岁的杨贵怀揣着改变山区面貌、造福林县人民的愿望担任县委书记,带领林县人民先后建成了“天桥渠”“英雄渠”“要街水库”“弓上水库”“南谷洞水库”“石门水库”等水利设施。

3.主席接见。

毛主席说:“林县的杨贵,我知道你,听说你治水很有一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办水利”。

4.省委支持。

1960年元月24日,杨贵给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写信,请省委、省人委帮助给山西省委、省人委去函,协商从山西省境内兴建引漳入林工程问题。

中共河南省委和省人委对兴建引漳入林工程非常关注,向中共山西省委、省人委致函,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和省委秘书长戴苏理,以个人名义给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书记处书记王谦写信。

27

1960年2月1日(大年的正月初五),山西省委顾全大局,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召集省委书记处书记王谦、副省长刘开基等领导开会,林县的王才书、石玉杰列席参加,就林县要求从山西省境内引浊漳水入林县一事进行研究,并及时与中共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委联系,指示协助林县选好引漳入林工程的引水地点。

1960年2月3日(初七),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王谦、副省长刘开基,关于引漳入林工程给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复信,同意林县兴建引漳入林工程,“建议林县引漳入林工程从平顺县侯壁断下引水,按此设计。”

当年曾随刘邓129师在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工作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史向生和太行五地委书记陶鲁笳深厚的太行情结,当年他们吃着林县的小米带领老区人民顽强抗战,对老区林县的感情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引漳入林是怎样占尽了“人和”之利。

5.干群一心。

1960年2月,杨贵率领三十万林县儿女,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个渡槽,打通211条隧道,硬是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了1500公里的“生命之河”,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改善了林县靠天等雨的生存环境,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的命运。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2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9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0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南下干部马兴元、万达、谷文昌等人从福建、湖南协调购买碎大米、木薯干、海带等物资无私支援红旗渠建设;红军老团长顾贵山重返部队,请求老首长调用钢材、炸药等物资支援红旗渠建设。

每一种精神都有其生长的沃土和文化渊源,红旗渠精神虽发生于林县,却根植于太行。从太行精神母体中分娩出来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丰富,而是民族精神的释放和崛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体现和焕发。

32

300

33

6.时代强音。

1965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整版报道林县,题目是《党的领导无所不在》。

41

7.精神感悟。

1998年,杨贵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红旗渠精神的思考》,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的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

8.我心目中的老书记。

在河南广大干部群众中传诵着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群众所说的三位书记,是指兰考的焦裕禄、林州的杨贵和辉县的郑永和。“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2016年10月15日-17日,已近九旬高龄的杨贵返回家乡林州,林州市委书记王军、市长王宝玉等市领导陪同,走访看望乡亲,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先后参观了龙湖、人民广场、红旗渠畔的“美丽乡村”城郊乡魏家庄、林州市一中新校区、人民医院、原康柏尖沟等地,并到红旗渠纪念馆追溯了当年红旗渠修建的峥嵘岁月;在红旗渠管部学院同全省151余名县(市、区)委书记座谈,探讨如何当好一名县委书记。杨贵还为红旗渠干部学院题词揭幕、《中国水长城——红旗渠》邮册揭幕,为红旗渠精神研究院和红旗渠档案馆揭牌。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红旗渠精神   县委书记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