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中心化,不仅表现为“分散的个体用户”和“中心的平台媒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同样反映在同类型平台媒体的兼并集中。全球范围内,Google公司旗下不仅拥有自主开发的Gmail、Map等产品,还通过收购获得了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Facebook也通过收购,同时运营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在中国,优酷土豆、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等同行业最大两家公司的合并,更是几乎垄断了本行业的全部市场。
根据2013年至2016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100强》报告⑩以及素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Mary Meeker)发布的历年《互联网趋势》报告,⑪本文整理了相关年份中国百强互联网公司营收榜和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榜中位居前列的公司营收总额/市值金额在全体上榜公司的占比,⑫从中发现,在中国互联网百强之中,前5%的公司营收总额占总体的五成左右,前10%的公司则占总体的六至八成;全球范围内来看,在上榜的约20家全球领先互联网公司中,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市值(约10家)就占据了总体的九成之多,而全球排名第一和前三的公司市值,则在不同年份约占上榜公司的二至三成和五至六成。互联网市场的公司集中程度可见一斑。
主权化:从“全球想象”到“国家治理”。过去几十年的互联网和社会发展史,往往被视为一段信息技术决定论下的社会革命史,并且加速了全球市场、全球生产、全球消费、全球货币等一系列“全球化”的想象——这种“全球想象”的内涵不仅止步于国家之间的经贸和信息流动,更暗示着一个超越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乌托邦”——而这也成为了互联网“全球想象”即将破灭的根源。以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为例,由于在发行上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在交易和支付上不受身份追踪,“虚拟货币”不仅可能受到病毒入侵和虚假交易的威胁,而且成为了跨国洗钱和犯罪交易的主要交易中介。2017年9月,韩国禁止了“虚拟货币”所有形式的首次发行,并对交易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中国全部关停了发行和交易平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欧洲央行也有类似警告和调查。“虚拟货币”超越20世纪民族国家和主权框架的历史即将结束。
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关于互联网域名的分配和管理也正在经历一段从“单边管理”到“多边治理”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民用互联网的地址域名分配很长一段时间由美国商务部建议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管辖,虽然名为“非营利组织”,但实际上通过美国政府和ICANN签订的合同,商务部电信信息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TIA)有权有责对世界各国或相关机构的申请进行监督,实际上管辖权仍然处在美国“单边管理”阶段。直到2016年,NTIA才宣布决定将域名管理权完全移交给ICANN,后者不再需要向美国政府汇报,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多边治理”时代正在来临。
“虚拟货币”从自由交易走向监管甚至关停,互联网治理从美国独揽走向多国参与,互联网正在从短暂的“脱轨”回到法律规制和国家主权的框架之下。在未来的传播形态中,技术的应用路径一定与所处国家和社会的语境彼此联系,而中心化的互联网公司也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数据权利的争议,国家主权和法律的介入不仅是“重回”延续的历史,而且也是现实治理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