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促进了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型发展。在分级诊疗、挂号及支付、候诊查询、接收检查单、检查缴费、电子报告查看、接收药单、药单支付、患者监护、器械设备与质量管理等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其管理功能已覆盖寻医问药、健康管理、网络诊疗、医生工具、健康感知、资源平台等多个方面,从单一到综合、从垂直单点到就医全流程的覆盖,并从医疗服务外围向核心渗透,从单纯服务流程向诊疗流程拓展,通过采集数据挖掘提升管理能力,进行分析、统计、报表,特别是构建了多方参与、透明的部门治理机制,实现了对医院资产、药品、耗材以及血液、医院消毒物品等的精益化管理,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托“互联网+”的健康知识培训、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逐步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通过健康促进来降低居民的发病率;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发展问题;而且,健康大数据也提升了循证研究对于精准医疗和健康促进的决策价值。
“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在技术层面已破解了医改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如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与思维模式,打通了医疗卫生服务在诊前、诊中和诊后的所有环节,将医生与医生、患者与患者、医生与患者以及医生与社会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促进了相关信息的交流、收集、传递和分享,极大地缓解了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将每个人的基本特征与健康状况聚集在一个平台,凭借其规模所形成的共同需求,解决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如“互联网+”分级诊疗,促进了优质资源下沉;“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互联网+”健康管理,完善了居民健康管理模式。这些探索与实践不仅加快了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医疗服务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而且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极大地改善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健康公平状况,而且居民的健康素养与生活品质。
“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思维方式与发展理念的改变,以及医疗服务与健康治理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技术在促进医改,特别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所构建的开放、高效、精准的网络化生态格局,以其覆盖面广、维度丰富、数据量大、实时性高和智慧医疗与智慧健康的特点,推动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健康治理,使社会与居民共建共享的健康促进战略向全民健康广覆盖迈进。不仅引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也为深化医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完善了社会健康治理模式,已成为引领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引擎。
问题与挑战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宏观政策层面,尽管国家鼓励和扶持“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应用,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面临着缺乏全面战略部署,发展路径不明朗,相应规范、标准甚至政策、法律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具体到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实际操作,尚有许多现实困难与障碍需要破除。如业务功能应用参差不齐、纵向联通尚未实现、同级单位信息烟囱林立、信息安全体系不健全等。特别是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环境,“互联网+”医疗与健康及其发展所引发的法律、政策和伦理话题可能刚刚开始,不仅带来了诸多麻烦及问题,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发展路径和边界依然不明确,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行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其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适用范围、技术规范,以及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与伦理准则等有待逐步完善。行业准入、监管、医保、价格、风险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到位,也缺乏相关的保障政策;服务价格、支付方式、政府与医保责任等行业标准缺失,信息标准、APP软件标准、可穿戴设备数据标准都未明确,呈现出混乱、不理智的发展现象;与物联网、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协同发展路径不清晰,对应标准规范尚未统一,形成信息孤岛,并出现兼容性较差、集成难度高等问题,如何对接、布局,没有一个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