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浙江省海盐县环保局举行《2017年海盐县环境状况白皮书》发布会。嘉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禹克剑,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斌,海盐县副县长陈建平,嘉兴市环保局相关领导,海盐县各部门、镇(街道)分管领导,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海盐县环保联合会、海盐县环境科学学会负责人及代表,海盐县重点企业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
白皮书主要分为环境改善成效、2017年环境状况、主要措施与行动及2017年海盐环保品牌工作四个部分,通过数据对比、图表分析、成果展示等,向公众呈现2017年海盐环境保护工作的点滴历程与所取得的成绩。
空气优良率91.5% 高标准实现蓝天目标
2017年,海盐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4天,优良率达91.5%,两项数据排名继2016年之后稳居全市第一,优良率同比提升9.9个百分点;大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PM2.5累计平均浓度在嘉兴市率先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标准。
成绩的取得,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与实践。2017年,海盐县将该县经济开发区、沈荡镇大气环境整治列为年度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通过学习外地先进治气经验、联系浙大专家团队、制定一厂一策等措施为企业“把脉问诊”开“处方”。海盐县经济开发区17家废气产生重点企业累计投入资金约4亿元,整治完成率90%以上;沈荡镇共8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已投入资金3500万元,计划总投入8000万元。显著的治气成效让该民生实事工程在海盐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民生项目投票表决环节中获高票满意票,满意率达97.28%。
此外,海盐县继续围绕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五气共治”深入开展治气工作。2017年,完成“退散进集”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1693家,腾退低效用地约2200亩;完成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全县435台小锅炉、16台冲天炉全部淘汰燃煤,其中261台锅炉拆除、176台改用清洁燃料,减少燃煤量32万吨/年,减少烟气排放量35亿立方米/年,减少粉尘排放量253吨/年、二氧化硫380吨/年、氮氧化物107吨/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年建成天然气管网47.58公里,其中主管网29.28公里、庭院管网18.30公里;全面落实年度风电和光伏发展计划,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2.87兆瓦。
剿灭15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 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2017年海盐县落实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工作要求,以“清三河”达标县创建为抓手,以深化落实河长制为载体,突出重点,合力推进截污纳管、河湖清淤、工业企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流域综合治理六大工程,以项目促落实,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全年共安排政府投资“五水共治”项目97个,总投资10.64亿元,2017年共完成投资12.58亿元。扎实推进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制定出台《海盐县剿灭劣Ⅴ类水专项督导工作方案》,组成35个督导组,深入9个镇(街道)105个村(社区)开展剿劣督导,并成立治水专家服务团为剿灭劣Ⅴ类水出谋划策,至2017年底,全县15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剿灭,成功创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
在抓好污染治理的同时,海盐县也十分注重对水源的保护。制定《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支流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千亩荡饮用水源上游污染源普查、生态绩效补偿考核工作,举办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开展重点涉水企业整治工作,共涉及农副产品加工、农药、金属表面处理(非电镀)、有色金属等六大行业,目前3家企业已完成整治工作;推进加油站储油罐防渗改造,8家民营加油站均已开工进行更新改造。全年共查处涉水类案件77件,拟罚款320.18万元。
2017年,12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均保持IV类水以上,Ⅲ类水以上断面(达标断面)占41.7%,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水质进一步好转。主要污染物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及总磷浓度分别为4.8、0.50及0.16毫克/升,同比分别下降5.88%、31.5%、10.1%。市控及以上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50%。南北湖水质断面继续保持Ⅱ类水;千亩荡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Ⅲ类水,水质达标率81.9%,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
县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彪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迈向了新征程,新时代有新要求,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海盐环保局将结合各方力量,进一步深化精准治污,强化网格化监管和智能化监管,加快智慧环保建设,为海盐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发布会后,海盐县环保局与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2018-2022年的五年时间内开展战略合作,主要内容包括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为海盐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为相关行业协会提供咨询,提升行业协会环保服务能力;为企业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破解难题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近期即将开展的合作主要有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技术支撑、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技术支撑、第三方参与环境监管技术支撑、人才培养、企业环保人员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