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生态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自然资源同人口增长、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特征。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诸多启示,例如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动经济向绿色循环产业转型升级等。
【关键词】马克思 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开始严重制约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双重考验,深入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深入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和自然规律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即使放在今天,马克思生态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马克思生态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实践去认知和改造自然的方法。首先,马克思自然观包含科学系统的生态思想。他认为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离不开自然界的资源,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提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与自然之间通过社会中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类通过劳动来认知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发展共同体。
马克思生态思想揭示了自然资源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马克思通过研究生态社会系统,提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保持人口的动态平衡,认为解决人口相对过剩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在自然面前,人类不是所有者,而是使用者,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合理分配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生态思想揭示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包括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二者都属于资本生产力。自然生产属于物质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生产主导物质生产。人们既要认识、适应、尊重自然,也要改造与征服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要关注物质资源的本质和作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依照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协调性特征。马克思认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整体性。近代工业发展带来了土地、河流和气候等自然资源恶化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剥削和榨取自然资源,忽视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马克思强调,只有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才能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
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马克思生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出路,具有普遍适用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大国,不断开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然法则范围内改造自然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中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客观地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的关系,积极应对生态环境变化问题,构建起政府指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发挥政府的规范监督职能作用,及时响应人们的环境诉求,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和责任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态文明发展的优越性。
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下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出,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在改变着自然环境。人类的活动必须控制在自然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当前,空气、水资源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改善生态环境。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尤为重要。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等现代产业的升级。进一步加速生态产业化建设,对产业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建立起生态文明的产业体系。
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下实现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向绿色循环产业转型升级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理论,要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人与生态的平衡发展,这正是马克思生态思想创新性和预见性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发展时也使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虽然某些科技创造打破了“生态平衡”,可能引发生态危机,但是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有着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比较少,土地承载的能力比较弱、能源相对匮乏等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高能源的开发水平、积极发现并高效利用新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加快科技创新成为生态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加强政府对生态技术创新的引导、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促进创新的保障机制,开展积极的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下推动经济向绿色循环产业转型升级。马克思生态思想是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其物质变换理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支撑。人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主要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果生态系统失衡,物质变换将受到影响,出现生态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但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生态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我们要继续坚持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方向,集约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下大气力整治环境、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确保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来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必须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树立起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
(作者为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潘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学习时报》,2015年7月14日。
责编/宋睿宸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