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乡村旅游遇到了过度开发、监督不到位、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亟待解决好这些问题。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乡村旅游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 乡村旅游 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文明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以生态文明为根本,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美丽乡村,为大众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最好选择,而乡村旅游是更好利用和享受乡村特有的空气好、生态佳等资源的新型旅游度假方式。目前,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乡村游发展迅猛、模式多样。同时,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据农业部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可能会达到60亿人次,这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二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的便利化。然而,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并未以生态文明为根本,游客没有从中真正体会到生态文明的意义。反而存在不少破坏乡村生态的现象,这正是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乡村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生态问题
第一,过度开发。随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飞快的城市居民,往往会选择到乡村旅游享受“慢生活”。有些乡村旅游开发者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巨大的商机,为了抢分旅游市场的“大蛋糕”,既没有对城市游客的需求做前期的考察研究,也没有认真结合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乡村资源做出可行的方案,就盲目上马旅游项目。在旅游设施兴建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现代化和舒适性,与现有的“乡村性”格格不入。还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砍伐树木,修建木屋,仿造“复古”的感觉。为了接待小长假中的大批游客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开发者不顾乡村实际,不断扩大景区的游客承载力,进而砍伐树木,大兴土木,这种过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行为,虽然能取得短期经济利益,但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却是长远的。
第二,乡村旅游监管不到位。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在旅游监管上还存在一些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不少地区的“农家乐”和其他的旅游项目都存在着垃圾乱放、河流污染、乱砍乱伐等问题。农家乐的经营主体缺乏生态保护观念,缺少科学的和生态的理论作指导,他们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不仅是这些经营者,有些游客也是如此,在旅游景区随手扔垃圾,破坏植被,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乡村的自然环境。
第三,缺少当地特色,品牌化观念不强。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缺少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盲目复制模仿其它旅游项目,这不仅造成旅游项目千篇一律,没有地区特色,还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本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对品牌观念的认识不深,会让游客无法深刻体验到乡村旅游的乐趣,同时也无法体会到生态文明的真正意义,进而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注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乡村资源。针对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问题,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加强对开发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只有转变了思想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开发项目过程中的生态破坏问题。其次,当地乡村旅游在规划之初要有项目定位,做好前期深入调查,明确旅游者需要,贴合当地资源条件,作出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旅游项目。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要使乡村旅游的开发者们认识到,乡村有些不可再生资源,例如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器物和民俗等;绿色植被的破坏,也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合理开发。
在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也要避免模式的单一化,要根据不同地区特色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在城市周围的乡村,可以针对城市居民开发农村生活体验模式;二是在著名景区的周围,可以与景区优势互补,突出自身的特点。三是民俗体验式发展模式,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可以结合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古老民俗,让游客真实体验乡村淳朴的民俗文化。
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加强旅游监管。生态文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要想实现这一根本就需要加强旅游监管力度。针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乱砍乱伐,旅游项目经营中垃圾乱放、管理混乱等现象要加强政府监管。首先,政府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职责重叠,相互推诿的问题。其次,还需制定适应乡村旅游发展形势的相关法律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安全管理、卫生监察、秩序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的具体管理条例。最后,对于乡村资源的开发,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好关,在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审核、开发上,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开发商的资质;在旅游项目日常的经营中加强检查,尤其针对经营者生态环境破坏行为要严查严惩。
保持乡村特色,树立品牌观念。乡村旅游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发展乡村旅游,最主要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各地的乡村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尽量避免复制其他地区的旅游项目和不符合当地特色的建筑。在开发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中注重生态改善。运用生态技术,节约能源,景观尽量保持原生态,减少人为改造,这对于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深入发掘当地风土人情,利用现有资源,突破创新,开发有创意的旅游项目,将当地的风俗民情融入到旅游项目中,加深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当地旅游品牌。
营造高品质的旅游环境。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代社会工业快速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还带来了雾霾、堵车、人口焦虑等多种大城市病。城市环境的污染成为人们想要逃离大城市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乡村原生态的生活环境正在吸引城市人“回归田园”。目前,在我国的乡村,由于人口外迁较多,很多农村房屋建筑闲置,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闲置的房屋进行整体改造,保留房屋外部乡土性,对内部进行翻新,开辟返璞归真的乡村旅游度假村。房屋周围的院落可以重新设计,增添当地的人文性和品质感。此外,打造高品质的旅游环境离不开村民的参与,乡村旅游可大量吸纳农村闲余劳动力,解决村民就业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应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升,尤其针对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
(作者为梧州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广西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4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涌淘:《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农业经济》,2016年第6期。
责编/高骊 谷漩(见习)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