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2)

——上海市松江区以G60科创走廊推动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松江实践的四个重要启示

必须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来谋划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当前,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的强大驱动力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各界的高度共识。然而,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形成具有当地特色、鲜明比较优势和强大内生动力的创新发展路径,则是各地普遍关注和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而从松江的实践来看,为了使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更为“符合本地实际”的形式有效落地,以此更好发挥创新引领发展转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必须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的重要深意,进而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全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如何选择一条真正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这包括:着眼于当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关联产业之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推进,对创新发展的整体布局进行顶层设计与部署;围绕形成低碳环保、集约高效的绿色可持续生产生活方式,科学设计创新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立足于更高层次开放格局下的比较优势、要素自由流动和行业跨区域整合,准确定位更加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致力于不断汇聚全社会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共识与合力,打造有利于城乡居民共同参与、使发展成果为全体居民共享的创新发展模式。

必须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层面来思考如何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在地要求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近几年来,各级各地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统筹推进科技、制度、政策和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但是正如一些研究中所指出的,目前很多地区科创引领转型发展的应有作用尚未得到全面发挥,其根源则在于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高。

而从松江的实践来看,为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实质性的举措:一是着眼于更为有效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以制度和政策调整来提高本地区对创新发展所需各类要素吸引力之基础上,全面健全完善保证要素在区域内部、区域内外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以此促进要素配置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要素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创新发展的更强动力;二是着眼于解决政府、企业、科创机构等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重点通过搭建政府与企业等各主体间的互动平台、企业之间信息对接平台,以及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交流分享平台,来降低各主体间的沟通互动成本,特别是降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面临的各类交易成本;三是着眼于提高供给侧服务需求侧的能力,在基于需求侧实际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市场链、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协同建构与创新,打造供给侧与需求侧高度融合的体系机制,进而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各类主体、各类要素同频共振的格局。

必须从引领推动创新的角度统筹推进党建工作机制和模式的健全与优化。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自觉实践,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上的深刻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全面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各级各地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深入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对包括创新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断加深。如何将不断深化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与动力,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而从松江的实践来看,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创新的作用,必须从创新驱动发展的全局中来推进党建机制与党建模式的同步优化,这其中重点包括:准确定位党建在科创事业和创新发展全局中所应发挥的引领作用,以及全面明确党建引领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将其上升为制度性的文件加以规定和推动落实;以建立起“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为导向,将党员干部推动创新发展的任务与执行情况相应地纳入各级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党建工作责任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干部奖惩和职业晋升的重要衡量标准,以此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模式从“+党建”向“党建+”转变,将党建工作主动内嵌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尤其要将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建在创新发展的研发链、生产链和产业链上,进而形成基层党建全面引领推动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必须从全面撬动和利用城乡特色文化资源的角度夯实企业创新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其重要的深意在于,唯有倡导创新文化、弘扬创新文化,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自信;进一步地,唯有坚定的创新自信,才能从根本上涵养和激发强烈的创新热情。

而从松江的实践来看,只有鼓励各行业、各主体培育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与创新意识,形成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才能凝聚各个方面的更多力量,进而不断开创科技创新以至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为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各地要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尤其是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创新元素进行传承和发展,弘扬勇于创新、追求创新的城市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等实际,将科创产业有效对接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和乡村两个场域的文化资源,以此推动形成覆盖各个领域、贯穿整个城乡的互动式创新产业发展链条。此外,要适时改造提升当地传统文化产业,通过向其植入先进的现代化科创元素,推动其产业形态与模式的有机更新,使其在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坚定追求卓越的取向,在新时代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具引领性的创新发展

坚持改革导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制造业仍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领域。但与之前所不同的是,当前的制造业从生产、流通到销售,正在越来越趋于数据化、智能化,加快接近产业奇点,故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如何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左右这轮竞争的重要要素。基于这样的背景,在“一廊九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群发展,不仅仅是松江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更高形态的产业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结合G60科创走廊当前产业基础和各方面发展实际,首先,要进一步增加信息网络基础等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为企业与互联网技术实现更广连接提供条件,推进企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过程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其次,要立足于让大数据功能性作用贯穿于企业研发、制造、营销、流通等的每一个价值提升环节,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社会化”的大数据环境,这其中包括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数据采集、整理、存储、挖掘、分析、交易、服务外包和大数据安全等核心业态发展,全面加强大数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再次,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商业化进程,推进人工智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通过财政、政策上的扶持,激励人工智能潜力大基础好的企业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活动、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企业。最后,要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聚焦“6+X”产业,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地开工竣工投产。在制度创新、制度供给上全面发力,做实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落实“放管服”,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

坚持开放共享,着眼上海市和长三角两个布局,推动形成创新要素跨区域融合的体系机制。与传统和低端、中端的制造业相比,强大的高端制造业对创新要素有着更强的依赖性。根据《上海科技年鉴(2017)》中的数据,2016年,松江“一廊九区”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同比增长率仅为5.4%,与中关村(2016年为13.4%)这样起步更早、发展更加成熟的科创中心还有明显差距。这些都决定了,推动松江制造向更高水平的松江创造跃升,必须以更为优质丰富的创新要素资源作为基础。为此,对于未来的松江,应全面树立“大科创、大开放、大融合”的创新发展理念,在具体实践中,要着眼于上海市发展全局和全市资源要素分布特征,进而以“一廊九区”的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科创企业为依托,以打造上海市高端制造业高地和集聚中心为目标,积极搭建科创走廊与上海主要城区之间科教对接、产教对接、校企对接的综合性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创走廊内各创新主体与上海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的创新合作,以此更好带动科创走廊内外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跨行业高效融合。

同时,要着眼新时代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进一步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以沪苏湖高铁走线松江,G60科创走廊迈入高铁时代为契机,加强与嘉兴、杭州、苏州、湖州等周边城市的分工和合作,并以政府间合作带动市场领域的合作,推动科创平台和科创企业的跨区域对接,共同打造跨区域性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以此带动更广范围内的创新要素流动与配置优化。

坚持规划先行,加快从“产城”融合迈向“产城人”融合这一更高形态的发展阶段。城市的本质特征是人的集聚,不仅如此,激发人的活动和建构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才是经济社会保持永久活力的根本前提。从相关的可得数据看,2017年,“一廊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仅为6.9%,其很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廊九区”内与人有关的生活等配套设施仍有待完善。基于这样的背景,同时结合国际国内的经验,为实现更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今后,要深化卓越的“一廊九区”产城融合规划,坚持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围绕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具备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城市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现代化科创园区,使生产空间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优美,既让工作节奏快起来,又让生活节奏慢下来。

具体而言,对于政府部门,要当好“店小二”,更要当好“炊事员”,为此,一是要提高服务企业的条件和能力,重点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实力强、资源和经验丰富的国际性商业商务企业落户G60科创走廊,积极发展商业和法律、咨询、调查、广告与中介等商务服务,逐步提高商业商务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便捷化程度。二是要从资源对接、项目申报、金融支持到品牌宣传推广,为科创走廊内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平台。三是要在保护好区域生态人文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交通、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系统化的服务设施,用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人居环境消除创新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其美好工作生活感受。

图像 3

坚持品牌特色,重点通过科技与人文的互动,不断突出松江的科创优势与区域特色。 科创走廊在国际上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而在国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凭借交通、区位优势或中心城市的强大辐射效应,也围绕打造科创走廊作出部署或已经付诸实践,如广东省从省级层面出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成中国“硅谷”,形成全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合肥市提出坚持全球视野、合肥特色,叠加科教和生态“两大优势”打造成比肩美国“硅谷”的环巢湖科创走廊;西安市提出建设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只有不断强化品牌意识,突出松江科创的特色与独特优势,才能使松江的科创走得长远、走得领先。为此,在今后推动“一廊九区”发展过程中,要更好地将松江特色的文化资源与崇尚创新的城市精神融入其中,引导和激励科创企业开发一批彰显松江文化元素的科创产品;要全面发挥城市人文的载体功能,以科创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广富林、泰晤士小镇、上海影视基地、九科绿洲等文化和旅游景区,创造性地注入更多先进的科技要素,尤其是打造一批体现松江科创特色的符号标识。此外,要积极举办关于科创企业与科创产品的各类高端会展,积极申办、主办各类高层次、高规格的创新发展论坛,以此不断提高“松江创造”的受众面和海内外知名度。

责编:李 懿 / 贺胜兰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高质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