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地气”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建立起一种便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接受的良好和谐的教育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者的人文吸引力与感染力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教育所具备的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基于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思想行为模式的时代性、针对性与创新性,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教书育人的宗旨,聚集人气,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吸引力 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中国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集中于社会思想形态的变革、信息网络传媒变迁、主体意识增强等。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明确发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为被教育者的发展奠定良好而持久的思想基础,是现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的前提是要先“明规矩,循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离不开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西方国家最大的区别在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体性教育,推行的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而非简单的将单一教育融入国家的整体教育体系。其注重以系统化、目的性的教学来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高度,使得受教育者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的基石,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能力,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价值引领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引导性意识模式是决定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一方面引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觉悟又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主体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这要求对教育者自身学习、工作水平进行相关的衡量并进行必要的关怀与激励,这对于教育者自身的德性修养和受教育者本身的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遵从受教育者个体的成长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思想矛盾,反映了外部各种不同的思想问题。如今,各个阶层的思想都存在不同的矛盾。这些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比如说受教育者成长经历与思维模式的不同会导致个体思想观念与教育内容的冲撞,这也就更加明确了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不同受教育者的感知差异,教育方式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积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新突破。在教育过程中,社会各主体之间协同合作,优化统筹教育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的核心在于融入新时代下的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富于时代特性,可保教育的鲜活力。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产生的思想观念,都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当代的时代发展特征是不断寻求变革和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都在顺应时代的变革。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交往方式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改革和变化,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代发展特点相统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步伐的主要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本质,可保证教育的现实合理性。教育生活化实际上是一种以生活为主导、以教育为引导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影响,一些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不能贴合人的主体性发展需要。现实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实现生活化与时代化的统一,单一的人才政治素质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教育者要寻求道德理想和新时代生活的统一性,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社会生活转变过程中的生活特性是复杂、多变、开放的,传统社会生活秩序的打破、重组,标志着新的生活秩序和观念的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生活世界观中提到生活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产生是以现实存在的生活为基础,源于生活,最后要归于生活。思政教育本该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教授的内容不仅包含政治理论、道德理论,做人以及生活的基本常识都必须纳入教育的范畴中,使得教育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更为相近,更加吸引人们。所以,思政教育生活化是人们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的途径在于扬风气、固人气
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是系统的、多方面的,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但要重视现实中的矛盾,也要关注时代特点,并且进行合理的规划。必须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在规律的基础之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一定的改善。同时也要建立相关的规范,以其作为保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只有理论,同时还有实践活动,所以要将基础扎根在我国现实社会当中,从而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促使教育工作者积极的参与到教育实践工作当中去。不仅如此,也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宣传,将理论转变为成果,为后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其次,更要优化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建立一个广阔的教育工作交流平台,使得教育工作者之间能够进行资源互换,共享彼此的教育成果。再次,对教育范围内的改革工作进行推进和深化,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实践进程中,要合理地进行规划,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获得新的进展。最后,要借助大众传媒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的研究和改良工作,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持续营造积极健康的议题话语,促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来开展教学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在优化网络参与者的信息素养、净化网络传播内容的过程中持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只有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才能使得教育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教育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动向,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工作。只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才能形成教育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使得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最终发挥出良好的教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高契合性,因为文化活动也是在无声地表达一些思想观念。整个社会阶层中,文化是不能远离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源于现实社会,然而却会受到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实际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于文化的力量进行传承与展开,另一方面我们要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运用文化环境因素使教育的引导更有价值、更具层次、更具文化气息,以此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覃翠生:《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功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责编/周素丽 姜成(见习)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