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精神基石

核心提示: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民族精神的基石,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加快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坚持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合作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民族精神的基石,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加快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坚持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合作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拥有文化自信都非常重要,意味着充分认可自身的文化价值,拥有坚定的文化信念。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在历史沉淀积累之下,孕育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里,文化自信属于根基,理论自信属于思想指引,道路自信属于目标,制度自信属于支撑。相比于其他几个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更加丰富,为另外“三个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力量。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展现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包含着中华民族勤劳向上、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这是文化自信中非常重要的内涵。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各个社会阶层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形成共识。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几千年以来,我国的民族文化不断沉淀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有特色、有底蕴的文化体系,使得民族精神得到了传承。比如,李白的“国耻未雪,何由成名”,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如,“近乡情更怯”中的思乡情怀,以及“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中的家国情怀,都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很多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通过上百年的传承和发扬,已经渗透到每一位国人的心里,成为我国特有的精神理念。同时,这些思想理念也展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逐渐成为了民族发展的根基。有些构成我国的文化烙印,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文化标志。无可否认,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我国提升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通过辛苦拼搏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革命情怀,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必须得到传承和发扬,因为它们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正是在这些文化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比如井冈山革命文化、红船精神、航天精神等。后辈通过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强不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筑牢民族的思想灵魂。

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

坚守自身文化认同,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要使得文化自信得到发扬,必须要拥有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心。不但要坚定不移地传承古人遗留下来的特色文化,并且还要对其进行发扬和传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而文化自信,也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拥有认同感,坚定不移地发扬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有很多的特色标识,这些标识属于民族文化的烙印。不管是爱国爱家的忧思,还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或者是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都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和认同。作为当代青年,必须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同时,也要注重对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得到国际认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促进文化消费,使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更好发展,不仅要发展国内文化市场,还要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出去,使中国文化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认同,使中国文化能走向世界。因此,必须创造更多质量高、品种齐全的特色文化产品。在输出这些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帮助中国走向世界。我国的文化企业要努力走出去,拓宽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硬实力的竞争,更是软实力的比拼,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注重文化水平的提升。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促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最活跃的因素。这是因为随着网络时代来临,信息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创新,就会被淘汰。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勇于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随着我国文化发展环境的不断革新,以及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必须要加强文化生产力的提升,要对文化制度进行一定的革新。在面对挑战时,需摒弃一切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力开发,提升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促使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最终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要使人们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以此,形成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创新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随着世界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日益成为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合作交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文化的竞争力,才可完成兴国强国的目标,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为黑龙江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贾金凤:《论文化自信之中国精神》,《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基石   精神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