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美两国经济是结构性互补关系,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十三五”规划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希望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也正在推动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实施出口倍增计划,新建和改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电网等基础设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是结构性互补关系,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因此,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步发展,需要中美两国从战略高度共同谋划互利共赢的未来。双方要充分利用各种双边机制,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以积极、建设、务实的态度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智库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为加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搭建平台、架设桥梁。双方要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方式,积极推动创新合作。把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转换为对美投资,特别是投资美国基础设施,正是上述寻求结构互补、实现互利双赢的体现。
以金融促进中美基建合作。参与美国基建,应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市场。
(一)外汇储备出资成立中美基建合作基金,发挥杠杆效应。中国使用一部分外汇储备资金成立中美基建合作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最大程度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中美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为中美基建合作提供融资支持,形成财政手段与金融手段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比如,基础设施投资的杠杆率是5,外汇储备只需要出资1/6,其余资金来源于私人部门的投资。这样一方面可以不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同时降低外汇资本的持有成本,增加外汇资本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闲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切实转化为有效投资,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
(二)美或将成立“基础设施银行”与亚投行合作。特朗普将成立“美国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统筹负责联邦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这是一种政府担保+基金的方式,由政府提供一笔种子资金作担保,并吸纳私有资本,形成一个资金池。比如,联邦政府先投25亿美元,如果能以10倍的杠杆吸纳金融资本,那就是250亿美元的总金额。这笔资金将被分期投资到特定的基础设施项目中,然后通过收费或政府还款实现资金回笼,再进行滚动投资。美国成立这样一个基建金融实体,有可能会效仿中国的组织管理方式。在此之前的2015年,中国政府已经主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目前已经有75个国家参与。但是,有一个更加巨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无论是基础设施银行,还是税收抵免或直接投资,尽管特朗普经济刺激计划的外衣让其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关,但对于已经背负22万亿总债务的美国政府来说,当特朗普的财政刺激计划结束时,又会给其增加多少新的债务?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特朗普目前面临的处境与上世纪里根总统所处的环境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地方,但也有一个关键的区别:里根总统当初上台时,美国政府所背负的债务只占其国内GDP总值的30%,但现在这一比例已接近100%。与今天的特朗普相比,当时的里根总统在财政上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在美国总统大选时,希拉里计划在未来五年耗资2750亿美元,建立一家全国性的基础设施银行来帮助融资大规模项目,此前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出过这个想法,但结果由于缺少共和党的支持而陷入了停滞状态。
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基建计划和拟成立美国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提高了美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可能性。美国若成立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方面可以采取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互相换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奥巴马就曾表示,美国希望与亚投行合作,甚至“如果亚投行能建立在良好的保障之上、能带来好的基础设施并使得借款国获益,我们将全力支持”。
(三)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市场,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国内有发债权限的金融机构在国外资本市场开展融资,尽可能多地利用当地的资本,降低融资成本。与美国相比,国内债务融资成本较高,开发银行10年发债利率在4.29%左右;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3.9%,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2.47%。通过中美比较可以看出,中国资金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我们建议允许开发银行扩大在美国发债的规模,允许有境外项目的企业在境外发债融资。
(四)联合在华的美方企业,加快进入美国基建市场。虽然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功,但还缺乏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开展基建合作的经验。面对美方错综复杂的监管运营环境及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安全检查。中资企业可以联合在华的美方企业,借助美方的官方和公关网络,加快进入美国基建市场的步伐。同时,可以适时考虑加大对美基础设施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中国投资者购买美国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股份或资产,购买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募或私募债券,开放中国金融机构向美国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或购买相关债券等形式,控股或参股国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当地基建企业的先进技术、专利权、管理经验和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