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城市公共场所也需满满的“文艺范”

核心提示: 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中,公共场所的“文艺范”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在大数据时代,打造具有“文艺范”的城市是现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追求,也将贯穿于每个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始终,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之所在。我们应该通过提升城市品位来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公共性与共享性兼容、仪式性与实用性兼备、差异性与多元化并存的城市“文艺范”。

【摘要】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中,公共场所的“文艺范”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在大数据时代,打造具有“文艺范”的城市是现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追求,也将贯穿于每个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始终,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之所在。我们应该通过提升城市品位来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公共性与共享性兼容、仪式性与实用性兼备、差异性与多元化并存的城市“文艺范”。

【关键词】公共场所  公共文化  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艺范”是城市这一空间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本要素

一直以来,公共场所被认为是人群经常聚集、人们共同参与、共享社会经验与教训、共同学习社会文化的空间。简言之,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公民的活动场所的总称,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公共场所这一概念本身发生了新的变化,它不仅有现实的空间存在,而且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也产生了全新的“公共场所”,活跃于其中的网民们在这一网络空间的公共平台上交流着各种信息和资料,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价值观与思想。故而,我们对于公共场所的内涵与外延都要进行全新解读。譬如各城市的网络平台,如“首都之窗”“上海发布”等,就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民生问题和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鉴于意义和价值始终伴随着公共场所的存在,文化内涵才是其发展和经营的出路。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海的外滩到法国埃菲尔铁塔前的草坪,从日本奈良的“鹿乐园”到纽约的中央公园,这些公共场所的开辟与发展,无不体现出一个国度、一座城市的文化精髓和生活品质。建设时绘声绘色地描述蓝图,建成后不断填补文化遗缺,这成为全球各国对公共场所或者公共建筑形成的一种共识,而这种共识就是所谓的公共文化。

“公共”是相对于个体或私有而言的。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也是公共领域的有效组成部分。公共场所的功能与定位是通过其核心价值“公共文化”体现出来的,而城市公共场所的“文艺范”则往往指的是,公共文化中使得城市这一空间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本要素。

城市文化要与城市定位相得益彰,方能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所积淀的城市文化,具有全民共享、公众平等参与、共同打造、公共性与非营利等特征。公共文化也就是城市的“文艺范”,是一个城市与另一城市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在今天的社会,公益性文化的主要载体有公共图书馆、国家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种基础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譬如北京的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的中共二大会址、东方明珠,西安的兵马俑、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市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都是它们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这些城市“文艺范”的极好体现和典型代表。

诚然,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有公共文化的存在。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形态的公共文化,都有着自身的特色。漫步在罗马街头,满眼皆是历史,处处皆是文化。尤其是罗马广场四周遍布的神庙、会堂、元老院议事堂、凯旋门、纪念柱以及罗马的角斗场、罗马大浴场、神殿、罗马剧场,等等,无不显示着昔日的辉煌,透露出当年古罗马城邦璀璨的公共文化,也构筑了今天罗马“文艺范”的精髓与核心。毋庸置疑,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是欧洲文化之源。同时,它也真实记录并展示了当时欧洲城邦国家的社会宗教生活。欧洲的宗教文化曾经推动了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欧洲的城市文化,塑造了具有欧洲“文艺范”的“欧洲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在欧洲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中,公共文化扮演着尤为关键的角色,它表现为镌刻着时代文明和文化底蕴的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和结构关系,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欧洲“文艺范”。

公共场所的“文艺范”就是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引导城市发展的核心——公共文化。如推动城市发展的公共文化就是城市文化,其具有高雅情趣、传递正能量且凸显城市特色的积极特征。这种城市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培育,需要时时呵护、浇灌,需要政府与社会的精心维护、共同努力与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它影响着人们的共同生活,同时又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反之,城市的发展也影响了这一城市独特的文化。只有积极的城市文化,即所谓的城市“文艺范”,才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才能提高生活在其中的公民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一个城市的文化只有与这一城市的定位相吻合,才能相得益彰,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正因为如此,培育城市文化,用城市“文艺范”来打造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势在必行。

城市“文艺范”,需要公共性与共享性兼容、仪式性与实用性兼备、差异性与多元化并存

其一,打造公共性与共享性兼容的城市“文艺范”。文化在本质上具有公共性,这种公共性表现为一定的人群共同拥有同一文化。譬如上海拥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概括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可知,海派文化就是尊重多元化与差异性,倡导公平竞争,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以契约精神为主导的理性、随和、成熟的商业文化。这会让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田子坊、韩国街、日本街、犹太难民纪念馆等;北京的“京派文化”让人们立即想起北京的胡同、建于明朝时期的皇宫、雍和宫、什刹海、圆明园等。就本质而言,文化天生是为公民所共享的,这也是公共文化的价值所在,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公共文化共享性的基础是公共文化的公共性,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说城市文化的公共性强调的是公共文化由城市公民共同分享,那么城市文化的共享性则体现为城市公民对于城市公共文化的平等参与,这也是实现城市文化公益性的主要路径。公共文化的共享性,还体现在公共文化的发展中,城市公民参与到城市文化的建设中来,献计献策,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其二,打造仪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文艺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具有实用性,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进一步影响和丰富了民间的生活品质。即便如此,无论公共文化如何丰富多彩,有多少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空间还是虚拟空间,属于上层社会的礼仪,还是民间社会的风尚习俗,公共文化最重要的特征还是具有仪式性。如我们的外交礼仪,接待来访贵宾的礼仪等,都是公共文化仪式性的体现。在古代社会,尤其是汉代,最重要的九卿之一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这也足以说明礼仪和仪式曾经在中国社会权力架构中的极端重要性。在今天的中国,国庆节的阅兵仪式和活动、春节期间各地的庙会、联欢晚会,以及各种存在于公共场所的仪式和活动,都是公共文化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文艺范”的表现。在市民社会中,民间举办的庙会依然是最受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有些地方还固定上演一些庙戏。

在今天的城市“文艺范”建构中,我们既不能摒弃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不能脱离时代发展的步伐。故而,城市的“文艺范”更多地表现为具有仪式性的公共文化,如洛阳的“水席”和“牡丹宴”,这是洛阳城市“文艺范”的最好诠释,也成为古都洛阳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大亮点,是洛阳城独一无二的“文艺范”。

当然,在大数据时代,城市要打造“文艺范”,不仅需要保留传统的礼仪性“文艺范”,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实用性上下一番功夫,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实用性文化使得民众能够较快地接受一些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城市文化,这种“文艺范”在上海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上海的外滩、浦东的陆家嘴、马当路、淮海路、新天地,随处可见巨大电子屏幕、酒吧、充斥着香水味的街道、五星级酒店等。与此同时,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奥林匹克公园、水立方、海洋馆、科技馆等场所,均随处可见大都市的“文艺范”。

其三,建构城市差异性与多元化并存的“文艺范”。每个城市的公共文化都会体现出这一城市的特色和与众不同之处。譬如,西安处处展现出一个古都的历史文化气息,与之相较,重庆的山城文化和哈尔滨的边城文化就有明显的不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符号和象征,这是公共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差异性。这种城市公共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地域空间的不同而产生的。每个城市只有打造出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或者是属于城市的“文艺范”,才能使这一城市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

城市文化是地域空间的人群所共同拥有的文化,也是每个城市独一无二的特质,就如同北京的京派文化,无法在世界其他城市复制并存在;而意大利的古罗马文化与宗教也同样如此。区域或者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城市文化的差异,例如,南方的建筑文化以园林建筑为代表,强调的是精雕细刻、玲珑精致、曲径通幽、层次分明,以苏州的拙政园为代表;而北方的建筑文化以北京为代表,强调的是格局,是粗犷与霸气、方方正正、宽敞明亮、宏伟高大。虽然城市的自然属性影响着居于其中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最终以文化上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但是文化本身也赋予城市以别样的精神内涵,进而塑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空间。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公共文化也开始走向多元化。譬如,上海的“海派文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西方文明和开放创新精神影响下的城市文化;二是上海“海派文化”中理性、守信、遵守规范与制度的精神;三是有来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如古北社区、碧云社区等,都是著名的高档社区,这里既有欧式风情文化,也有中国台湾的传统文化。这些多元文化使得上海成为最受国人欢迎的城市之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人才前来发展与生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空间建构的结构要素。生活在同一城市的公民,有着相同的语言、共同的法律规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与生活方式。城市中的每位居民借助于城市文化完成其身份认同,执着于共同的信仰、理念、价值追求与行为方式。真实具体的公共文化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进步。故而,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打造具有“文艺范”的城市,是现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追求,也将贯穿于每个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始终,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之所在。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段霞:《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方式转变》,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于珊  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公共场所   文艺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