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工程师”。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顾明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设立“工程师节”!顾明认为:培养工程师队伍的忠诚、敬业、奋斗、团结精神,是设立“工程师节”的核心价值观。
图1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顾明提出设立工程师节
作为奋战在智能制造行业最前沿的北钢联公司,一直在呼吁与倡导设立“工程师节”,结合多年来对全球智能制造行业的认识,笔者深度分析一下设立工程师节的必要性。
一、工程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主席在两会上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几十年来,中国科技的巨大发展,我们的汽车、飞机、舰船、军事装备、人造卫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成套设备、卫星导航技术等都进入了世界一流行列,这一切成果,都离不开中国工程师的艰苦创作和辛勤劳动。在这艰难的攻坚战中,工程师是担当重任的主力军。这支富有奉献精神和创造力的队伍,在国家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在全球产业竞争“战场”上,严守“工匠精神”,勇于创新,不断刷新出如量子卫星、高铁、桥梁、核电等世界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成果,一件件国之重器展现于世人。这正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工程师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做的卓越贡献,他们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程师阶层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中国能立足于世界之林,靠的就是这股力量。
当今全球工业都处于工程师短缺的状态,百分之四十的雇主难以找到合适的工程师。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现已达4000多万人,已具备了利用好“工程师红利”的基本条件。如果说“人口红利”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那么,“工程师红利”将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