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唱响工程师精神 打造“中国制造”(2)

二、工程师精神为社会诠析了正确的三观

“工程师”既要有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还要有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光把零件做好了不行,还得懂创新。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有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又要有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时至今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也自然被媒体“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看到工程师的贡献。电视节目《厉害了,我的国》、《大国工匠》、《国之重器》、《我爱发明》无不例外是弘扬工程师精神的正能量节目。即便如此,在青年群体中甚至出现了“逃离工科”、“挣脱工程师”的现象。

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5%的大学生希望成为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中国工程院对全国5000名技术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由于工作压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更有近半数的工程师表示如有机会更愿转行。另一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崇拜的偶像是娱乐明星最多,崇拜科学家的也有,但对工程师的了解却很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崇拜的职业”选项中,仅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如果工程师在社会上的重要贡献再不被肯定,并加以宣传,将导致整个社会工程师队伍后继乏人。而在工业强国德国,几乎所有企业家都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工程师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工程师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德国人看来不论是政治家、企业家、白领、工程师或服务员,每个人在社会中仅是分工不同,职业名称有差别,不存在贵贱。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尽力去做好分内的事,德国产品成为了全球高品质的代名词。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毕韶威]
标签: 中国制造   工程师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