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独家连线 >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刘尚希:以社会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者:刘尚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微信图片_20171021150847

进入新时代,与市场化改革相对应的社会化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从二维平面思维转向三维立体思维,即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向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加入社会这个维度,才能破除二维思维下形成的视野障碍,形成深化改革的新视野。经济的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人才强国、创新活力,等等,都与社会化改革有内在关联。没有社会化改革,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难以根本解决。

供需脱节不仅仅是经济自身的问题

讲到供给侧,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是缺乏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供给,所以消费外流达到了上万亿的规模。如奶粉、电饭煲,甚至马桶盖,消费者都抢着买国外的,其途径是出境旅游购物或通过电商网购。这样的一些事例经过媒体放大以后,给人的印象是,我们的供给不少是无效供给或低质量供给。再加上传统产能普遍过剩,更是形成一种感觉,现在的问题都是经济上的供给问题。

但这些供给方面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分析和研究的人不少,普遍的看法是经济自身的问题。没错,它确实是一个经济现象,不过从更深层次来观察,问题不仅仅在经济自身。消费者都希望买到有品质的、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可问题是这些东西怎么才能生产出来呢?是不是有了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产生相应的供给?其实,这是不确定的。供给与需求脱节,仅仅从经济本身难以找到答案,因为经济系统不是孤立的,经济主体、经济行为、企业家、投资者既在市场,也都嵌入到更大的社会系统之中,并受社会系统的深层影响。例如地球自成一个系统,但受太阳系这个更大系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根本性的、长期性的。

市场通过竞争有一定的激励约束作用,但是仅仅靠市场竞争不会自发产生安全有效的合意供给。譬如说,在政府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如果假冒伪劣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畅通无阻,那些有品质的、安全的供给从何产生?这样会产生一种逆向淘汰的结果,劣币驱逐良币,安全有效的高质量供给就会严重不足。

任何一个做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会嵌入到一定社会环境之中。作为社会的人,应当是讲良心、讲道德、讲诚信的,如果他是一个纯粹的经济人,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这时你能指望有安全有品质的供给吗?在社会约束、法律约束都很弱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纯粹的市场竞争,既不会自动产生道德和良心来约束,也不会自动产生规则、标准和法律。所以,真正安全有效的供给既来源于市场竞争本身,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社会对市场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场有效的监管。仅仅靠市场,不会产生安全有效的高质量供给,也无法解决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很显然,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那就是“社会与市场”的关系。而要发挥社会对市场的引导、约束功能,其前提是要解决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里,“社会”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文化、社会事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提出,但现在看来实质性的进展不明显。当前的改革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领域存在空转打滑的现象,就是说一些改革没真正落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革自然也在其中。这是为什么?尽管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社会化改革的理论准备不足,改革的顶层设计不完善,实施过程也不力。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