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再启历史新局的时代担当

——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看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

当历史长河跨入新时代,处在崭新历史方位的中国,又一次发出时代强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变化的时代,不变的初心;变化的矛盾,不变的奋斗。

以人民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伟大的社会革命,为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书写新的华章。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

3月5日,人民大会堂。人民的盛会唱响新时代的凯歌。

“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数字,透射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

难以再用“落后”来描述今日中国的社会生产。

同时代和国情的变化相一致,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相吻合,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新概括,得到广泛认同。

科技的进步,提供了一个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独特视角——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接受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他带领团队研究的籼型杂交水稻,为增产粮食作出巨大贡献。

彼时,中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2%,位居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之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无疑是当时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所在。

同年6月,一个重大的政治论断,载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自那时起,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将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写入党的文献。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水稻研究领域又有多项成果金榜题名。获奖缘由从增加产量,转变为提升品质与安全。

科技成果的迭代,折射出人民需求的变迁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革。

这是时代变迁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用‘落后’来衡量我们的社会生产,显然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把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

这是实现目标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同向发力,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牵住问题的“牛鼻子”。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看来,推动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这是人民至上的责任担当——

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的需求更加多元,层次不断提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反映在免于匮乏。现在,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需求,指向的则是获得尊严。”中央党校教授周为民说。

显然,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起来难度更大。勇于把这一矛盾变化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以这样的方式展现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担当。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