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组织部的文风

一篇《组织部的灯》照亮了朋友圈。有人说,这是事实,组织部的灯是长明灯、不灭灯,黑漆漆的夜晚在机关大楼里星星点灯;有人嗤之以鼻,这是标榜,如果没有“进了组织部,一年一大步”,谁干啊?也有人义愤填膺,我不是组工干部,但我的付出丝毫不少……

摁下葫芦浮起瓢,好像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果换个角度来问,争论一定会平淡些,那就是灯下的人在干什么?对了,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较之于读和想,夜晚的灯光下更多的还是写,马不停歇地写,奋笔疾书地写,绞尽脑汁地写,写多了、写久了,自然形成了文章。

如果询问组织部的文章、文风最大的特质是什么?相信答案应该且必须就是两个字——严谨。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起草文稿要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首先是上看看,看看上级机关怎么说的!领导批评批判的时候会说,你不要到网上瞎找,要找原文原著,看看到底是怎么表述的!领导立规定矩的时候会说,你实在拿不准,你就抄!首先是准确,要万无一失,否则就是一失万无!领导疑问疑惑的时候还会接连发问,这句话有没有出处?大家表述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一个字都不能少、一个词都不能颠倒!当投影仪的灯光打开的那一刻,那些新进部的同志常常会有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在逐字修改、逐词推敲、逐句调整、逐段过堂中,除了心痛,就是心碎,除了心碎,就只剩下心伤了。

进一步了解组织部的文可以先看三样东西。

一看主持词。没有哪个单位的主持词像组织部那样有特色了,主持人在主要领导进行大会讲话后,经常喜欢这样的表述——贯彻XX领导的讲话要做到三个字,一是做到“度”。所谓“度”就是速度、力度、角度。二是做到“实”。所谓“实”就是要落实、求实、抓实。三是做到“精”。所谓“精”就是精准、精细、精品。三个字瞬间变成了九个词,九个词立马又变成了九个观点,反反复复,乐在其中。新进部的同志领悟会很快,渐渐也会习惯甚至喜欢这种在字上磨的表述。中组部的“大笔杆”徐文秀也曾写过许多类似带有观点的“字上磨”文章,比如,《人可以示好不可以讨好》、《人可以低调不可以低声》、《人贵得志不得意》等等。窥一斑而可见全貌,这些主持词和文章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组织部的文是全面辩证、周密严谨的。

二看组工信息。组织部门重视信息工作有口皆碑,组工信息也是以中规中矩闻名天下。尽管目前在文风上已经有了些许进步,但总体感觉还是偏格式化,有为文而文的嫌疑。最常见的是《XX组织部贯彻XX会议精神做到“四个下功夫”》,有时也许只能想到三点,再拼凑一点,少林、武当、昆仑、峨眉的功夫大会就可以开演了。组工信息的二级标题讲究文字对仗,特别体现在两句话的标题上,比如,加强XXXX,提升组织力;加强XXXX,提高凝聚力;加强XXXX,提位执行力。至此,“三加三提三力”横空出世、腾空而起。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工作刚刚部署,就已经开始总结做法,只为抢占先机,上一篇组工信息。现在看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因为真的做事了,才写信息,才总结提炼,而不能为了写信息而编信息、造信息。否则,文风只能是束缚的而不是舒展的,工作只会是形式的而不是真实的。

三看汇报材料。短不下来是组织部文稿另一个显著标志,发言超时也是个普遍现象。有些领导甚至把文稿长短作为衡量文稿质量和工作责任的一项重要标尺。为什么短不下来,有人说那是组织部做的事情太多,干部、组织、人才、自身建设,个个重要。在我看来,说得苛刻些,还是驾驭能力不够。喜欢讲上级要求,习惯讲具体事情,四平八稳的多了,一针见血的少了,缺少是短小精悍的观点和判断。曾经有机会旁听过岁末年初的组织系统工作思路研讨会,材料相似度、雷同度都比较高,有时甚至是“一个模子刻下来”的。

不得不承认,优点和缺点往往在一条直线上,很多时候,优点的延长线就是缺点。组织部的文的确严谨,但总感觉,严谨不应该是上下一般粗,观点上照搬照抄;严谨也不是终日戴着面具,把正确的话再重复N遍;严谨更不能让人产生味同嚼蜡、拒之千里的感觉。试想,一篇文章即使再怎么严谨,可是没人愿意看、愿意听、愿意记,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文字是给人看的,而不是让人厌的。

文风即作风。在严谨之外,很想和你再去吹吹风,这个风应该就是一缕清风、一丝暖风和桃李春风。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组织部   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