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权威专家深入阐析: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为此,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决定,机构改革也成为2018年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任务艰巨繁重。要实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贯穿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中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应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风险,排除改革可能遇到的阻力,及时解决重大矛盾,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和根本政治保证。本期《国家治理》周刊,我们邀请权威专家关注2018年两会重要议题,对“党的全面领导和国家治理能力”进行深度解析。

构建新型党政关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杨宏山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既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政治权威,也要构建一体化的领导体制,从制度上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针对权力碎片化导致的一些严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从两个方面重塑党政关系:一是在党内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全党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党中央强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改革实行统一领导;二是对党的纪检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做出重大改革,致力于提升纪委的独立性,强化巡视监督,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监督范围,全面提升反腐败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重大改革不可避免要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全面深化改革难免会遇到阻力,对于改革导致既得利益受损的当事者来讲,有的时候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权,构建新型党政关系,提高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我国正在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一轮改革规模空前、力度空前,不仅涉及党政军机构,还涉及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大的一轮改革。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新型党政关系,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协同意识,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实行合理分工、增强合力,防止机构重叠、职能重复,才能确保这一改革全面落到实处,取得重大成果,全面提升党政协同运作的成效。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徐海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并使得国家治理变得富有成效:通过全方位的领导,制订了国家治理在各时期不同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民主与法治建设,实现了最广大的人民的最广泛和有效参与;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当前,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必将加快实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运用数字技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欧阳日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党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推动网信事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治理模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善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导,探索建立适应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宽容创新型治理模式,既要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的治理制度,更要大力应用网络技术治理新业态和新模式,建立数字化治理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要积极探索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的数字经济发展治理格局,建立数字经济的统计监测评估体系,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建立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强有力的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占据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国家治理的主轴和路径更为明晰准确

许耀桐 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

国家治理,不仅表现为宏观理念的树立、长远战略的谋定,而且还要善于转化为实际工作的主轴、具体发展的路径。如果没有主轴、路径,国家治理难免停留在思维层面,无法抵达实践场域,国家治理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从而确立了机构改革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轴和发展的路径。

国家、法治、责任制,被学界视为有效治理的三要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家,重点在于它的机构和职能。把国家治理的主轴定位于机构改革,是因为治国理政之大小事务,无不通过机构及职能而进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归根到底也是与机构及职能紧密地联系着。不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不尽科学、完善、有效的问题,国家治理就会陷于空转。现在,国家治理的主轴和路径已经非常的清晰明确。理顺和优化党的部门、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党政机构布局,成为国家治理无可回避的路径选择。前进则胜;彷徨、后退则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邵彦敏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方位、多层次地覆盖到、贯穿到、渗透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之中。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强化了改革的力度与深度,更鲜明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导向,以捍卫人民权益,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的价值追求,不断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提供强大思想定力和改革动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童 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全方位体现人民意志的需要,是全方位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完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目标指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党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鉴于此,党的全面领导,也就意味着党在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全方位反映人民的意志和需要。既要着力满足民众当前的需要,又要着眼未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思人民所思、解人民所难、如人民所愿。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统筹全局、加强顶层设计的需要,是完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要条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彼此密切关联,改革进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必须以迎难而上的勇气、着眼长远的宏观视野、总揽全局的能力,有效应对新环境、解决新问题,从全盘着手,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综合推进。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提升国家治理满意度。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能够更好地凝神聚力,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注入精神动力和支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人民的梦想,也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实现这一梦想。人民既是筑梦者,又是圆梦者,唯有将全体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才能在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在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圆梦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共同目标追求,增强共识,提高民众的认同感,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政策平稳着陆。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够更好的凝神聚力,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具体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方面,党来领导一切,使“为人民服务”成为贯穿始终的精髓,从而更多地凝聚起民众的力量,使其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去,提高民众的参与度、支持度,进而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供动力支撑。

责编:赵博艺 / 张盈盈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权威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