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专题 > 正文

自贸试验区 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自贸试验区 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rmrbhwb2018040306p25_b

图为湖北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内,一辆卡车驶入保税物流中心。

谢 勇摄(新华社发)

rmrbhwb2018040306p23_b

图为在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港进港铁路口,泸州-广州外贸铁路班列测试列启动。

赵 飞摄(人民视觉)

rmrbhwb2018040306p24_b

青岛积极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成果。随着“简化随附单证”等自贸试验区创新监管政策逐渐复制推广,到海关大厅现场办理通关业务的报关人员越来越少,报关人员申报的单证也越来越少。图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汽车口岸的场景。

张进刚 孙进涛摄(人民视觉)

近日,我国第三批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纷纷晒出周年成绩单,各区一年来的先试先行举措和创新成绩“尽收眼底”。

2017年4月1日,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我国正式形成“1+3+7”自贸试验区共同发展的“雁阵格局”。创新、先试先行、复制推广已经成为自贸试验区的天然使命。与前两批不同的是,第三批中出现不少内陆自贸试验区。一年来,他们的创新呈现什么特色?有哪些经验?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做好差异化文章

不久前,首批以铁路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方式进口的12辆平行进口车在重庆铁路口岸完成掏箱检查,并完成通关通检等手续。

正是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这里开立了全球第一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迈出了陆上贸易规则探索“第一步”。

以前,铁路货物运输只有运单。出于风险控制考虑,银行不敢给只拿着铁路运单的进口企业开立国际信用证。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中也就面临一定的障碍。

作为中欧班列(重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的起点,重庆自贸试验区西部物流园利用国内的合同法及贸易规则,积极探索路上贸易新规则,采取物流信息和结算单据分开、并互为验证凭证等方式,于2017年成功开具第一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

借助信用证,中小车商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也能降低铁路运输国际贸易中的资金安全风险,比如,在未收到货之前不用提前支付现金货款。

在华中科技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陈波看来,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不只是学习复制推广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模式,更要根据实际,做差异化文章。

在这篇创新的差异化“文章”中,第三批各自贸试验区都贡献了自己的“段落”。例如,湖北积极创建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出台“开放10条”“招商10条”“文化科技10条”等政策措施,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产业要素的集聚;陕西积极探索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交流,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扩大和深化开放机制,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能够培育出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银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