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独家连线 > 正文

反腐败的“中国故事”是话语体系创新的鲜活素材

中国共产党遏制腐败蔓延、出重拳反腐的坚强决心与措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为全世界瞩目。反腐败的“中国故事”,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为书写“中国自信”夯实了实践基础。

反腐败斗争实践:为话语体系创新提供素材

话语体系的创新不是无端的“话语创造”,更不是空洞的“文字游戏”。话语体系的创新需要实践的支撑。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诸多新理论、新制度和新方法,既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新经验的累积,而且也为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实践素材。

反腐败斗争新理论回应与体现中国政治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增加了话语体系创新的民族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根据实践需求进行理论创新,已经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经典理论的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创新增加了明显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澄清了信任与监督的关系,明确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不代表不信任,既关照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性善论”,也对党内监督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了阐明,政治学经典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了良好融合。类似的新理论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中俯拾可得,这类新理论的提炼,不拘泥于西方话语体系下的相关理论,大胆突破、彰显特色,为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理论素材,也使得话语体系创新能够接地气,体现民族特色,避免话语体系创新陷入抽象、空洞的“术语戏码”。

反腐败斗争突出“制度反腐”的新特点,增强了话语体系创新的规律性。在制度轨道上反腐,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在制度层面的鲜明特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厘清党员领导干部行为边界,巡视制度为反腐败斗争提供制度途径,依法反腐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问责制度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党内反腐常态化,等等,这些“制度反腐”的新举措都改变着反腐败斗争“运动式”“一阵风”的样貌。目前,中央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已经作出全面部署与安排,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为确认“制度反腐”成果、树立制度典范的过程。“制度反腐”符合现代国家治理从“人治”到“法治”的基本规律,能够与人类普遍接受的法治思想与价值理念相兼容。由此推动的话语体系创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并非是特立独行,而是遵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把握规律性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突出中国优势。反腐败斗争对于制度反腐的坚持和制度创新的成果,无疑增强了话语体系创新的合规律性,使得话语体系创新能够具备良好的跨域对话能力。

反腐败斗争注重实践探索和群众路线的方法,增强了话语体系创新的适应性。坚持实践探索,遵循群众路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所依循的根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反腐败斗争为了人民,反腐败斗争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败斗争始终不渝的基本原则。反腐败斗争在方法上推动话语体系创新以实践为本、从群众中来。话语体系创新固然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固然需要凝练和概括若干标识性概念,但是,话语体系创新不能完全归类为“阳春白雪”的理论工作。从实践中挖掘素材、从群众中发现灵感,让话语体系创新带上乡土的醇厚,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于话语体系创新的接受度和信赖度,使话语体系始终与实践需求和人民需求相适应。

展现中国特色与中国优势:话语体系创新的世界意义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中国政治体制特有的优势在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的过程中不断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反腐败斗争中获得升华。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不仅有着本国价值,而且向全世界宣传着中国的变化与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创新,为书写“中国自信”提供话语资源,是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载体,因而有着世界意义。

现代国家大多采取政党政治,各国执政党或多或少地都遭遇着执政压力和执政考验。尽管各国国情和各国政党政治的实施情况不尽相同,但各国执政党在党的建设和党内治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政党的统合力和权威性与特定的意识形态逐渐脱离,对党员利益的满足成为维系党员忠诚的重要手段;党员数量出现暴增趋势,但党员质量明显下降,党的凝聚力也随之降低,党内容易出现分化;政党与利益集团关系日渐亲密,利益集团通过政党左右国家政策现象屡见不鲜;党内权力制约性弱,党内腐败问题严重;等等。各国执政党面临这些问题时,有的束手无策,放任自流,最终失去政权;有的“改旗易帜”成为利益集团的附庸与代言人;有的虽锐意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偏差和挫折,黯然收场。国外执政党的治乱兴衰表明,腐败并不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党的建设缺失与弱化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现象,而是各国执政党都必须认真应对和思考的难题。

无疑,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执政时期最长的政党之一,反腐败斗争的有益经验不仅属于中国,也可以为世界各国执政党所分享。尽管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普世价值”“制度模板”,中国共产党也无意向外国推销其执政模式和治理方式,然而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成功经验已经开始为一些国家的舆论和政党所关注、学习和借鉴。有的美国网友留言,高度评价中纪委的反腐败工作。2017年2月,西班牙执政党人民党在听取专家关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经验的介绍后,决定设立一个类似于纪委的机构“人民监督办公室”,遏制人民党党内日益蔓延的腐败现象。这些国外舆论的声音和执政党的做法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和底气,能够理直气壮地向海内外表明执政优势和执政特色。这种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全球传播,为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契机和有效运用的途径,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成功,也推动话语体系创新获得更高的可信度和认可度,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讲了传不开,传开没人信”的状况。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为这一话语体系创新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佐证。反腐败斗争的成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仅“传开有人信”,而且“传开叫得响”!

(作者为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责编/高骊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