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

开拓进取、成效卓著的五年工作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挑战,为什么中国行、中国能?《报告》从九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很多方面具有开拓性、创新性。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稳中向好。在经历3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这对我国对外贸易、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小冲击。同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阶段,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传统动能日益衰减,经济一直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面对这种形势,怎么办?办法无非两条:一是立足短期走老路,即继续沿袭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采取放松银根、加大刺激的办法来维持短期增长,靠货币贬值来扩大出口,靠大规模发债来扩大投资。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普遍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有的甚至搞负利率政策。这样做的结果,虽然短期内经济增速会好看一些,但将使本来已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增长不可持续,还会留下诸多后遗症。二是着眼长远走新路,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在培育新动能上下功夫。但蹚新路历来是不容易的,充满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如果把握不好、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经济失速、失业增加,也会给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选择了依靠改革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几年来,我们承受着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调整阵痛,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创新宏观调控,依靠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面对复杂局面和多难抉择,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2013年提出区间调控的思路,之后不断完善发展。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这一调控方式与以往紧盯需求总量进行对冲性的逆向调控、短期调控不同,而是着眼统筹解决总量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大,以简政放权激发微观活力,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升级,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把稳增长、保就业与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就集中精力转方式、调结构、添动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探索形成了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和配套政策框架。

二是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这几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变,并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同时统筹产业、消费、投资、区域等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方面,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实施大幅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减税措施。这项改革2012年在上海进行试点,此后逐步扩围,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取得了减轻税负、理顺税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多重效果。同时,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减轻市场主体负担1万多亿元。这些减税降费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税基扩大,加上企业效益好转,带动了去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扭转了近年来增速逐步下降的局面。预计未来较长时期,随着改革的全面推开和抵扣链条的完善,减税面不断扩大,减税降负效应还将持续显现。从国际上看,我们减税搞得早,下了一步先手棋。另一方面,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情况下,为支持减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我们在预算中适当增加了财政赤字,从2013年的1.2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8万亿元,随着财力规模扩大,财政赤字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赤字率高于我国,有的在两位数以上。这说明我国的财政政策既是积极的,但又不是强刺激。同时我们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功夫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和基本民生所需。实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累计降低利息负担1.2万亿元。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注重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五年来,我们一手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手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步形成。广义货币M2增速从2013年的13.8%下降到去年的8.2%,同时灵活运用金融调控工具,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贷款年均增长13.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增长13.9%。这样既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的支持,又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产生加杠杆效应和放大资产泡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后于2013年7月放开贷款利率下限,2015年10月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至此我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价格型调控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确保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外汇储备也转降为升。针对金融、房地产、对外投资等领域逐渐积累暴露的风险,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完善风险处置预案,及时果断出手解决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改革开放   创新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