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4)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已到了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持续发展的阶段。我们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改革科技管理制度,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在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一些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我国已成为全球高质量论文第二大贡献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出台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据有关机构统计,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新设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形成一批区域创新高地。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各类市场主体增加70%以上,创新创业载体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国际一些权威机构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创新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注重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兼并重组、压减层级、提质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资本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在金融财税等改革方面,全面推行财政预决算公开,构建以共享税为主的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格局,启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大幅增加、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二;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教育改革方面,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机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在社会保障改革方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出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方案。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围绕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推进综合改革,2017年底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已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推广至全国338个地市。在农村改革方面,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起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河长制和湖长制等“四梁八柱”。其他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面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我们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几年来,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务实合作,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针对我国进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严峻挑战,从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规范收费、贸易便利化、外贸管理改革、支持新业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的政策措施,进出口逐步回稳向好、201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外贸易加快向优进优出转变。在上海等省市设立11个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创新上率先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努力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限制性措施削减三分之二。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中始终保持在前三位。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7年,我国的评价排名累计前进18名,在开办企业和企业纳税方面的效果尤为突出。在全球跨国投资增长乏力、国际引资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稳定,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技术合作、市场开发合作,拓展全球产业链布局,我国已成为对外投资大国,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1201亿美元。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启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断提升,在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着眼增强发展协调性、拓宽发展新空间,在继续推进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同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沿海、沿边、内陆地区发展,实现对外开放与国内区域联动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并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生态走廊、综合交通体系、沿江产业布局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新一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出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幅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强对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鼓励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导农民就近城镇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新型城镇化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带动力。经过努力,城乡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联动性、协调性显著增强,互动叠加效应逐步显现,发展差距趋于缩小。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改革开放   创新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