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18年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基本国策,再次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了若干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包括大幅放宽外资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其中的突出亮点包括,尽快落实放宽金融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尽快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等,特别是,对这些措施“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这些主动开放措施是中国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政策,在格局上自然甩了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贸易战”或者“贸易摩擦”一条街。问题是,这些主动开放的新格局、新举措能否甩开“贸易战”的现实纠缠?我认为,很可能不会,最多短期内稍有缓解,降低对方叫阵调门。
分析还是要回到问题的根源。美国升级与中国的贸易冲突,其短期目标在于特朗普的个人政治利益,他需要对其竞选时的煽动性承诺有所表示,也需要为即将进行的中期选举拉票;而其长期目标在于国际政治竞争,其实质还是在于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遏制,从经济角度而言,尤其是对中国未来之所系、同时也是美国未来之所系的高科技产业的遏制。
从其短期目标来看,中国主动扩大开放有以下几个效果。第一,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特朗普政府的现实政治利益,这将有助于缓解其升级贸易纠纷的短期紧迫性。第二,降低了美国与中国进一步升级贸易纠纷的潜在边际收益,因为中国已经扩大开放了,美国再能要到的进一步利益大幅下降。第三,同时提高了与中国开打贸易战的潜在边际成本,因为中国已经对全球开放,如果美国与中国打贸易战而中国对等反制,美国将不仅无法享受到中国开放的好处,反而将在中国市场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更激烈的竞争。第四,我国进一步占领全球化的道德制高点,加大了特朗普政府继续不依不饶死缠烂打的舆论压力。因此,我认为从短期来看会对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解,美国可能会降低调门。
但我们对这种短期效果也不可估计过高,而且从长远来看,美国对中国遏制的目标不会轻易改弦更张,在经济方面压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目标更不会轻易放弃。这是因为,第一,这些措施不可能马上对“减少美国1000亿美元贸易逆差”起到效果,特朗普政府放出去的这个大话仍会起作用。第二,中国的这些措施很多都是以前便已公开宣布的,比如金融业开放、负面清单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等。美国可能仍会抓住实施问题不放。第三,特别是事关高科技产业长远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短期内改革措施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美国不见到真章不会善罢甘休。第四,贸易问题之后,美国可能在经济领域提出新的挑战。而经济领域以外的各种政治摩擦,预计也会逐步浮现。
经过习近平主席博鳌演讲之后,中美贸易冲突已经进入全新阶段。中国在如何应战上,需要有新的思路。第一,需要尽快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各项扩大开放措施,拟定一条落实一条,不必等到全部拟定再一起落实,否则此次讲话带来的红利很可能错失。第二,需要进一步强化“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原则,杜绝其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这也会让美方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缓和冲突的台阶。第三,现在对外资已经大幅度扩大开放,我们需要保证所有的开放措施优先对本国民营企业落实、至少是不能晚于对外资的落实,给本国企业至少同等机会。第四,就像笔者在《中美贸易战:为何而战?如何战》一文中所强调的,睁大眼睛盯着贸易以外的潜在战场,注重多部门协同,提前做好预案。美国这次从贸易上没达到目的、也意识到中国在贸易上的反制实力,更可能促使美国转移注意力到其他方面,在其他战场寻找机会。
虽然笔者一直认为,中美经济冲突会不断出现,除非中美双方决意不接受目前国际秩序的基本大框架贸易冲突不会失控到全面贸易战,但不代表我们的目光应该局限于暂时的“应战”或者“止战”,我们应该追求在大冲突中做成大交易。在经济竞合中,如果中美要达成互信、和解,我想第一块试金石应该是美国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