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等需要得到了较好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与提高,我们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相对富足的时代,也就是说,我们在一定程度富起来了。这种“富起来”主要对应的是人们需要的良好满足以及由此所获得的较高的满意度,主要是从实践利的角度来把握的。虽然我们相对富起来了,但我们还没有完全强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来,强起来主要是针对人的实践力而言的,是指人的实践力的强大,包括实践力的要素健全、关系协调、功能强劲等。
在新时代,我们在富起来的基础上及时提倡并积极追求强起来,这是有深刻学理依据的。根据实践利和实践力的辩证关系看,由于人们需要满足的多少以及顺利与否,不在于需要本身,而在于人们所拥有的力量的强弱大小上。因此,为了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我们就要设法增强国力包括物质性的力量和精神性的力量。换言之,尽管我们富起来了,但要维护好、巩固好富足的成果以及实现全面的高质量的富,还必须尽快强起来。没有这个强,我们的“富”是不稳定、不全面的,是低质量的。这正是我们之所以要“强起来”的最深刻的理由和根据。在富起来和强起来之间,富起来是根据、基础,强起来是目的和保障,它们之间是同向和同质的,共同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富起来了,与此同时,“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也就是说,我国的各项力量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或增强。但我们之所以没有完全强起来或依然在强起来的路上,是由于我们在强起来方面还存在着两方面突出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二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谓不充分,是指我们的一些硬实力还不够硬、软实力又太软。例如,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总体上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在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等等。所谓不平衡,是指力量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有的力量相对较强,有的力量相对较弱。例如,我们在经济实力或生产力的发展上相对较强,我们的许多产值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在“理”的建设特别是对外宣传上则相对较弱,即我们的“说理”能力不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传播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的声音。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一个关键性的举措是要遵循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注重从整体关联性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实践力,增强我国的实践力。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只有实现各种力量的协调平衡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强我国的实践力,才能实现强起来的奋斗目标,进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