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木之天性,可使‘树’健康生长;顺人之特性,可使‘人’快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科教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最终逻辑关系。一树一天地,一木一自然。每个孩子都是一片独特的森林,都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宝藏。遵循儿童生命成长与个体发展之规律,顺木之天性,顺人之特性,道法自然,“育·树”教育从理念提出到目标细化到课程落地,每一个领域都体现了丁凤良校长和他的团队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和独到智慧,也深刻印证了双榆树一小人的精神信仰和科学育人实践诉求。
党建文化是先进生产力
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党,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和富强,其光荣传统烛照着一个民族的信仰,更代表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双榆树一小,学校领导班子一向重视党风党纪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凝聚共同价值观,促进干群、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发展。学校制定“三重一大”落实方案,对涉及学校发展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均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参与决策。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树”课程方案,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分别组织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行政干部扩大会、校委会、支委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研讨,旨在自下而上地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学校党支部还以党管干部为原则,以抓党建带团建、抓干部带教师,抓党员带群众为工作思路,强化干部队伍团队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学校稳步发展中,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首先,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落实“双培养”要求。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双培养”是海淀区教育工委统一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党建项目,为了更好地将二者相融合,促进骨干教师成为党员,党员成为教师骨干,学校组织多种方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把党员培养成为教师骨干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还分别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班主任五个专家工作室,先后聘请原市级教研员康静涵、市级教研员范存丽、北京市特级教师张鲁静和任弘、北京教科院班主任研究中心李秀萍主任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在学校召开的“尊重学生 读懂学生 成就学生”的主题教师论坛中,承担大会主持人、分论坛主持人以及代表分论坛做大会汇报交流等任务的党员有8人,占在职党员的30%;在学校组织的年度榜样教师评选中,党员赵云青老师获得该项荣誉;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发明协会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评选活动,有6名党员获得一等奖,占学校该奖项获奖总人数的40%;在海淀区最新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中,学校党员教师数量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与此同时,为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学校党支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压担子,安排骨干教师到重要岗位进行锻炼。二是搭梯子,鼓励骨干教师树立更高的教育理想。三是重学习,学校在寒假、暑假前均向教师推荐书目,倡导老师多读书、多学习。四是多鼓励,当老师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学校伸出援助之手,做好“暖心”工作。刘海明老师是学校一名区级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为了能促使刘海明老师尽快达到党员标准,学校安排她担任一年级组组长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她带领组内其他四位青年教师顺利完成一年级新生培训的任务,得到家长的充分认可。并且,在教师论坛活动中,刘海明老师既主动承担分组论坛汇报任务,又承担榜样教师颁奖活动的主持任务,均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肯定。目前,刘海明老师经过学校党组织的重点培养教育和严格考察,已经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
学校还积极推进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力争做到党建工作常态化,将党组织的温暖撒播到每一位教师心中。如,党支部、工会从服务每一位教师健康出发,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体检项目,为教师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学校还克服困难提升教师和学生用餐质量,在食材和配料上下功夫,确保教师和学生用餐的品质;学校工会每月为老师们开设“漫·时光分享沙龙”活动,老师在课余时间不仅可以享用学校食堂特别制作的点心,同时还可以与同伴分享教育心得;“三八”妇女节支部书记带领党支部和行政班子成员冒着寒风,在校门口手捧鲜花迎接每一位女教师的到来,可爱的学生代表送上温馨的慰问信;八月十五中秋节,学校工会组织了主题为:“花好月盈喜庆中秋,欢乐团圆双一情融”庆中秋活动;喜迎新年,学校工会组织开展“小小饺子寄温情,欢欢喜喜迎新年”主题活动,全校干部教师一起包饺子、一起放声高歌,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党组织还关心退休教师,举办“喜迎新春 情暖校园”联欢活动,让退休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学校在积极培养党员教师的同时,更注重提升他们的党性认识和理论水平,在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依托党支部分别组织了相关学习活动。2017年10月18日开幕当天,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生观看十九大开幕式直播盛况。2017年10月30日,组织学校理论中心组召开主题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追求卓越”的学习会议。同时聘请中央党校董亚伟教授,面向全体教职工进行主题为“创新党的领导 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的讲座。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党,党的发展历史正如一部英雄的史诗,它向世人诉说着干群相依、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力量,也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也正因这种先进生产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能与时俱进,和全国人民血肉相依建立了新中国。在双榆树一小,全校师生员工将这种英雄精神、鱼水精神薪火相传,以党建文化缔造学校发展先进生产力,着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教师团队,共同托举起双榆树一小蓬勃发展的向上力量。
新优质教育是儿童幸福成长的砝码
高水平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与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可持续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评审中,一级指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中就明确提出: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及时改进教学。双榆树一小深刻贯彻落实海淀区“新优质教育”的核心诉求,确保教育质量,让新优质教育成为提升儿童幸福健康成长的砝码。
学校提出“三线六中心”矩阵式管理架构充分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线”为纵,“六中心”为横,纵横交叉减少管理的盲点和漏洞。所谓“三线”是指:行政层级管理——强化部门负责人的引领作用,基层单元管理——强化年级、教研组长的联结作用,项目运行管理——强化教师个体的支撑作用。所谓“六中心”是指学校发展规划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生成长研究中心、教师发展研修中心、信息网络传媒中心、后勤资源服务中心。“三线六中心”通过管理服务、科研支撑和课程建设协同促进学校迈入“新优质学校”的行列。
在管理服务理念方面,学校力争做到:一是授权,重组后的各职能部门具有更强的专业领域自主权。二是重心下移,设立职能部门后,部门负责人和组长直接计划、实施、总结各项工作。三是激活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因为每一名员工都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每人都有机会,每人都起作用。
学校第二届体育节入场式班级展示《沁园春·长沙》
学校发现教科研一体化能真正有效提升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只有通过以实际案例为导向,不断地思考、探索、研究,才能寻求有效改变。目前,学校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已经被北京市创造教育学会批准为“十三五”滚动课题。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案例研究课题已经申报海淀区教科院“十三五”规划课题,同时还作为北京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在进行研究。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此课题,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目前数学学科教师在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结构方面形成了研究成果。“育·树”主题整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已经通过并被海淀区教科院立项为“十三五”规划课题,由学校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庆新担任课题研究负责人。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课题由张静带领杨晔等老师共同申报立项为北京市课外、校外教育“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其“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课题已经通过海淀区级评审提交参评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是让儿童快乐幸福成长的源头活水。北京市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也明确提出“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开发校本课程,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关注儿童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诉求,将“新优质学校”的指标指向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全面发展。针对以上指标,双榆树一小围绕学校“一六六一”学生培养目标,以“育·树”阳光课程为统领,顺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成就学生,逐步形成了“育·树”阳光课程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活动实践课程和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基础课程完成和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尝试和创新。依据北京市和海淀区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文件精神,学校尝试进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如,语文学科进行《纳兰词·桑榆情》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数学学科引进《超脑麦斯》课程,借助学具、网络软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此外,数学学科还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进行绘本教学的研究,挖掘网络资源进行常规内容创新教学研究工作;英语学科不仅进行绘本课程教学的研究,还出版英语字母书写练习本辅助低年级字母教学内容的学习。
活动实践课程是在学校的整体设计下,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如,孩子们在“科技节”中,人人动手探究,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孩子们在“英语节”中,人人开口说英语,感受国际文化的博大;孩子们在“体育节”中,人人参与体育运动,感受奋勇拼搏的快乐;孩子们在“艺术节”中,人人参与艺术展演,感受艺美润泽的滋养……拓展课程包括社团课程和课后一小时课程。学校开设了丰富的社团活动,高度重视艺术、体育和科技社团建设,坚持聘请高水平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并且“课后一小时”课程为不同年级的孩子开设科技、体育、艺术、语言四大类课程,供全校同学选择,每周一、三、四下午进行。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使学生需求得到了满足,还使学生兴趣特长得到了发展,更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使“成就不一样的你”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让每一名儿童都能快乐、自由、健康成长。
教学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细化落地,必须以提升质量为前提,以提高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创造改变为最终目标,双榆树一小在打造“新优质”学校过程中,将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义,通过优化管理服务、加强科研引领与重视课程建设三条路径保证学校教育的核心质量,让每一名儿童都可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为学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
梧桐青茂凤声新,杏坛春雨育良才,“育·树”教育,哺育英才,成就匠才。在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一小,丁凤良校长带领他的教育团队,传承学校的光荣传统,以“育·树”教育成就不一样的你,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以党建文化打造先进生产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干部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以新优质教育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孩子的健康幸福成长提供砝码……
“育·树”教育,育心树人,双榆树一小人将 “梧桐树”下每一颗播撒的种子哺育为茁壮成长的良才,让幸福的阳光穿透大树的枝缝,延伸到下一代幼苗的成长当中,以此传承,生生不息,这就是“育·树”的力量,开创了一片充满生命力的蓬勃发展的育人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