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响春雷杏坛沃土新雨润 沐春风红苗吐艳根基壮(2)

——探寻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课程建设之路

特别是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学校坚守“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的教育理想,带领孩子们走进广阔的大课堂——民族教育基地,让民族团结素养在体验活动中尽情展现。在中华民族园,有学生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歌舞和礼仪的身影;在日坛公园马骏烈士墓前,有新队员庄严宣誓,为民族英雄扫墓献花的泪光;在北京文博交流馆里,有学生们参观采访,撰写民族建筑与民族音乐考察报告的足迹;在区团代会、市民族团结教育大会中,有学生登台献词、深情表演的动人场面;在区民族团结教育周宣传活动中,有学生们和内蒙古尼尔基二小手拉手学校的达斡尔族学生共同制作民族工艺品——哈尼卡的欢声笑语;在社区各种公益活动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活动中,更少不了学生们活跃的身姿……将平面的“民族”二字从概念中立起来、活起来,从兴趣中发展感性认知,从感性中加深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包容、和谐、团结、友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思想。特别称道的是,学校英语组与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联合负责开发实施“童心看世界”课程,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走出国门,尽情领略域外风情,既开阔了视野,又使英语的操练在学习活动中、师生交际中得到了提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领略其他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学校还结合研学课程的要求,有意识地将民族风土人情融入到课程内容当中。在六年级毕业之际,到宁夏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研学活动,在体验不一样的毕业典礼的同时,感受其他民族地区欣欣向荣景象。

而回民小学所选择的地方课程,更是借助学院课程、蓝天博览课程、国际公民课程、我爱东城以及区域引入的境外优质课程等课程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如,学校以落实东城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为基本要素,将书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要求教师抓住契机,利用已有资源,上好每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书法课,培育有文化、有内涵的翩翩少年。并结合学院课程,走进东城职业大学,体验小小发明家、素描小画家、阳台植物医生、团扇、小演员奇幻世界、楼宇管理、花艺等课程,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风和日丽,百花吐艳。百花齐放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开辟了广角度、宽领域、多层面的素质发展平台,使不同兴趣爱好、各种秉性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充分发展,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风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回民小学基于课程灵动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润春苗:立足课程特色  枝繁叶茂壮根基

杏坛沃土润春苗,枝繁叶茂壮根基。这是春的力量,孕育着四季的希望,让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教育亦是如此,不仅仅要扎根于教书育人,更需要春雨般滋润学生心田,并施以合适的养料,春暖花开,枝繁叶茂。对此,回民小学在课程建设中,其给予学生的“养料”就是特色课程,让棵棵春苗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扎牢根基,枝繁叶茂。

学校开展共绘民族画卷  献礼伟大祖国主题系列活动

学校开展共绘民族画卷 献礼伟大祖国主题系列活动

课程为本,特色发展。在做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全面贯彻落实的基础之上,回民小学把课程拓展着眼点在于特色校本课程的打造,秉承“了解民族知识、增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思路,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进行了统筹思考。尤其是面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学校进行了合理评估,组织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不同需求。针对学生问卷的结果,学校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了调整,开发了符合学校特色、学生成长需要的校本课程,并力求突出社会发展需要、显现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特色。现有弟子规、礼仪文化、诵读、心理健康、传统美德、写好铅笔字、国际象棋入门、诵读、纸工、木板年画、民族服饰、哈尼卡、民族美术、生命教育、3D打印、丹麦文化、编织艺术、柔力球、健美操 、民族音乐、民族传统体育等校本课程,并开发出了《民族课》《中华大家庭》《民族知识》等校本教材,真正使学生对我国民族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对国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探索,初步掌握1-2种民族才艺、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和艺术特长,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形成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注意观察生活,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发扬合作精神,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校本课程的重构和推进过程中,回民小学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意识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加强教师对全班整体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以此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回民小学还不忘创新民族活动,实现课程校本化、活动化。学校不断丰富和创新“十个一”实践体验活动,学生们通过讲一个民族故事、唱一首民族歌曲、学会一种民族礼节、学习一项民族体育项目、制作一件民族工艺品、观看一部民族英雄影片、参观一个民族教育基地、召开一次民族团结班会、开展一次民族文化宣传、共度一个民族节日,激发起浓浓的民族情感。学校还通过开展各种主题节日活动,发展民族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文化育人建设。如,学校以中秋节、中秋节、国庆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各民族传统节日为教育契机,师生们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品尝节日美食,共学民族礼仪;学校将阳光体育节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冬季长跑中提高身体素质,在竞争与合作中弘扬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同时落实东城区青少年“健康·成长2020”工程;学校以动手动脑的“科技节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学校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让学生在分享读书的快乐和收获中增进友谊;学校以每年不同主题的民族文化节为平台,让学生们在民族游戏中享受创造的喜悦,更从中了解其蕴含的独特文化和智慧;学校通过艺术节,让学生们在与专业乐团和老师的同台演奏中丰富实践经验,让学生们在“民族采风”的广阔天地中飞的更远、见得更多……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深入挖掘校园周围附近的有关民族建筑的教育资源,如南新仓文化一条街、清真寺、智化寺、东岳庙、日坛公园、奥林匹克活动广场等,主动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充分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成立学生小分队,主动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为社区送去精彩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目,与社区居民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同样,社区的管理者也积极创设与营造适合学生实践、体验的场所,经常与学校组织学生联欢、游览、文明服务到家等活动,给社区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此扩大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

回春大地千峰秀,日暖京城万木荣。回眸学校课程建设发展之路,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所学校是否具有强劲的生命力,要看这所学校是否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扎根课程沃土,呈现万物复苏春日暖的胜景;是否基于课程灵动,再现百花吐艳尽芳菲的美景;是否立足课程特色,展现枝繁叶茂壮根基的壮景……这是当下深化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春雷   新雨   杏坛   沃土   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