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评价党员干部是否敢于担当的三个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期选人用人问题发表过很多重要论述,为深化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总结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忠诚、干净、担当”这六个字。忠诚是指,党员干部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事业。干净是指,党员干部必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爽爽为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担当是指,党员干部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其中,考核党员干部是否敢于担当,可以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党员干部是否有敢于担当的意识

理念引领实践,思想支配行动。考核评价党员干部是不是敢于担当,首要的问题是考察其有没有担当的意识、担当的打算,在担当问题上有没有主人翁责任感。考核评价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意识,目的在于考察其愿不愿意担当,有没有做好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勇敢担当的思想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搞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入党?二是为什么要从政?我们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入党的,我们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给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从政的。只有把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了,我们的行动才能自觉,我们才能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我们才能自觉地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积极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宋代思想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党员干部要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创造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要敢想敢做敢当,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自觉消除私心杂念,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把责任举过头顶、把道义扛在肩上、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把本色进行到底。

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建议把握两点:一是事业使命感;二是工作责任心。事业使命感具体是指: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能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能不能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工作责任心具体是指:工作勤勉,认真负责,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坚持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一致。

第二个维度:党员干部是否有敢于担当的勇气

无私无畏,无畏无惧,无欲则刚。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而且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考核评价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目的在于考察其敢不敢担当,有没有担当的气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高超的领导智慧,表现出巨大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担当精神为各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党员干部的担当勇气,主要是指不怕困难、勇挑重担、敢于“啃硬骨头”、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勇气。清代思想家林则徐发配新疆时曾写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益,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逃避和推卸责任。毛泽东同志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这种巨大的牺牲精神体现的就是历史担当。党员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入党誓词,必须切实履行党员义务,自觉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他还指出:“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总书记的话一针见血,剑指“为官不为”的顽疾。

考察评价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主要考察四个方面:一是有没有政治勇气,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不强;二是能不能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没有奉献和牺牲精神;三是有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四是敢不敢同歪风邪气坚决斗争,不当和事佬。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切实承担起两项重大的社会责任:一是政治责任;二是道义责任。政治责任,是指在其位、谋其政、负起责,对分管地区或分管领域的工作要切实负起全责。道义责任,是指在道德建设方面要身先士卒、以上率下,成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楷模。

第三个维度:党员干部是否有敢于担当的能力

能力比知识重要,方法比态度重要。“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意识和担当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有担当的能力。考核评价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能力,目的在于考察其会不会担当,有没有担当的本事。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选人用人方针。党员干部既要有德又要有才,德才兼备、红专结合。党员干部有了担当的意识和勇气,未必就能担当得起来,必须具备与其职责使命相匹配的担当能力。没有担当能力的党员干部是不能胜任改革发展稳定重任的,是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好干部”标准的。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担当能力建设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即政治鉴别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统筹谋划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具体应包括:一是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能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能自觉地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二是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三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能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并能依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正确决策、精准施策。

战略思维能力具体应包括:一是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要跳出中国看中国。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个论断的意义现在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广泛响应。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打造之中。党员干部必须学会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抢抓机遇、发展壮大自己。二是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就微观论微观。微观问题需要宏观思考,宏观政策需要微观验证。“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员干部必须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系统意识,要学会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谋划、在系统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三是要谋长虑远,要把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既要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地把当前工作做好,“撸起袖子加油干”。党员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必须聚焦在“谋长远、抓要事、用能人”九个字上,要学会聚焦思维,要突出工作重点,要懂得以点带面。

辩证思维能力具体应包括:一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领导方法。他曾经说过,“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二是要善于平衡协调。中国中医理论的精髓要义就在于“平衡”二字,强调的是环境平衡、营养平衡、动静平衡、进出平衡、心理平衡、阴阳平衡。中医倡导的“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急病缓治”等思想也充满着辩证思维。领导科学与中医理论有相通之处,领导艺术的本质也在于“平衡”二字。毛泽东同志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一文,堪称领导艺术的杰作。习近平总书记亦堪称“平衡”的楷模。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时谈到:“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三是既要防止右,更要防止“左”,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走极端。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代领导干部应该很好地学习和传承。

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应包括:一是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自觉地把创新提高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举措是发展动能切换,即从过去依靠资源和资本驱动切换到依靠创新驱动上来。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使用。二是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有关创新发展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为实现《纲要》确立的“三步走”目标增砖添瓦、贡献智慧。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统筹谋划能力具体应包括:一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学会“弹钢琴”,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三是要推动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和推动的双重作用。

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具体应包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利益一边,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持续传递正能量,把社会各界别、各党派、各民族、各方面人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上来。在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在各种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挺身而出,积极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冲突,推动问题解决,保持一方安宁,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为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新华网,2013年6月29日。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党员   干部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