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细化治理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培养高素质治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实施精细化治理,应培养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治理工具创新,完善精细化治理标准,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精细化治理 治理现代化 细而不精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指在绩效目标指引下,通过机构部门的科学设置、管理流程重构,实现社会治理各方管理框架的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粗放的治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改变政府传统治理模式,由粗放型治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
“精准细严”是政府精细化治理应有之义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渗透到公共行政领域,其核心理念在于四个字:精、准、细、严。精细化治理需要治理人员对细心、精心治理的必要性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所谓精,就是对治理的结果精益求精。所谓准,就是对治理的准确把握,包括对情报资源、对人事关系、对决策计划政策实行的程度以及衔接时间的准确把握。所谓细,就是对治理工作的细致化处理。所谓严,就是治理者对治理标准的严格,避免出现松散、闲散等现象。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实行精细化治理是大势所趋。
政府把精细化治理作为目标,希望实行科学的、规范的治理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让人民群众满意。精细化治理是政府顺应时代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在治理方面实行精、细、准、严的治理模式。通过精细化治理,从而对公众的需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确定提供公共产品种类以及公共服务类型。精细化治理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有效纾解政府面临的窘境,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路径。
精细化治理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精细化治理有利于推动政府的治理创新。政府采用精细化治理模式,就是从过去的治理模式走出来,将之前的模糊不清、粗放型治理转换为细致的、精准的、严格的治理,这是一个治理方式的重要转变。精细化治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的办事效率,还能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通过精细化治理,政府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人民群众办事时间。精细化治理被引用到政府治理工作中,是建设服务型、透明型、人性化政府的前提。政府把精细化治理作为治理目标,并且根据精细化治理要求建立了一套完整体系,这为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提供了科学依据。
精细化治理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治理、科研等工作中,培养一批高素质治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高素质的治理队伍,直接关系着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精细化治理是一门治理科学,被引用到现今的治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让内部员工树立一种积极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避免出现不思进取、不负责任、随心所欲地对待工作、处理事情的现象。要想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治理人员,需做到以下几点:加强业务培训,丰富他们的知识文化,培养他们对重大问题的思考能力,对发展的决策、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增强其在工作过程中对世界潮流、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精细化治理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当前,一些政府机关在治理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在治理形式上过于粗放、不够精细;治理环节上过于繁琐,不够简单明了;在财政支出预算以及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着不严谨、不精细的问题。这些不仅导致了政府治理成本增高,还降低办事效率,大大降低了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以及满意程度。所谓精细化治理,其实质就是利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服务。为了实现精细化治理,要对政府部门内部进行精细化分工,将任务进行精细化分配,进而促进政府机关在组织结构上的优化,实现协同发力。政府实行精细化治理有很多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能够实现优化治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降低政府治理的成本,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满意程度,为构建新型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等。
政府推进精细化治理如何谨防细而不精
培育多元治理主体。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政府习惯对社会上的大小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在新的发展时期,政府要将这样的思维定势彻彻底底地打破,在精细化治理过程中要培育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治理主体上来说,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居民的良性互动。在治理方式上,要运用法治的思维,逐渐将管控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在治理手段上,要改变单一的治理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在治理环节上,要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原则,能够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各层次需求;在治理心态上,要积极乐观,避免消极无为的态度。
运用科技信息推进政府的精细化治理。治理信息化是指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与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部门之间、条块之间普遍存在信息分割、相互掣肘的情况,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化在社会治理精细化中的作用。在推进精细化治理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尤其在环保、就业、医疗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公共领域,要利用科技的进步,建立一个高效的治理体系。政府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政府治理的精细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倒逼甚至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完善精细化治理标准。影响精细化治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治理的规范性,这需要建立相对应的标准体系。有了标准,才能够为治理者提供更明确的方向。有了标准,才能够将精细化治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操作规范实施到工作中。要在管理理念、基本方法、技术工具和实际运行四个层面引入精、细、准、严。精细化治理的标准,是关于治理好坏、治理服务效果的一种评判标准,同时也是一种监督手段。因此,有必要对精细化治理的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国家层面,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大背景,统筹地区间的差异,从而构建不同的精细化治理标准,以适应各地的发展。二是从基层政府方面,要以微观角度,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精细化治理标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由于政府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平衡各阶层利益的角色,因而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至关重要,在制定精细化标准的同时,要注重细节,做到人性化治理。通过精细化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孙涛:《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精细化转型及路径探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