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基因为文化自信系统化构建、传承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我国,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正是红色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注重红色基因的良好传承,重视对红色基因的创新利用。
【关键词】红色基因 文化自信 传承 源动力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红色基因,一直被视作信仰与追求的代名词,引领着人们投身于创造历史、推动社会进步。它不仅为民族复兴增强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且也极大激发了国家发展的无限潜力。
红色基因是加强文化自信“构筑”的重要基石
马克思主义文化基础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优秀因子有机结合,构成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特有红色基因,这是党带领我们逐渐走向富强的灵魂指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构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根基。坚定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支撑本国、本民族变革发展的重要支点。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正是红色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过程,在“根”与“支”结合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指导,增强文化自信,彰显中国自信。
从红色基因形成的理论意义探文化自信之“源”。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凭借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缔造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红色基因。从1927年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建立红军、开辟“红区”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创新期,红色基因不仅对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持久继承和有效创造,更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革命精神作为红色基因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久以来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实践之中,发展于人民大众的文化活动的创造之中,代表了人民群众独有的革命意志,承载了民族前进的希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从红色基因开展的实际内涵寻文化自信之“力”。以理论依据为基础的具体行为的落实是加强文化自信的重中之重。要使红色基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工具,不仅要注重红色基因的良好传承,也需重视对红色基因的创新利用。当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改革和不断寻求创新的挑战,在众多考验之下我们更要以红色基因为支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于吸收接纳外来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发展注入新的魅力,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口号更具鲜活力与感召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要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积极践行“两学一做”,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使红色理念不但外化于形,更内化于心,强调党与人民的责任意识,增强自身能力,自觉担当起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红色基因是指引文化自信“涌流”的有效保障
传承红色基因之于党,之于民的精神价值引领。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党信仰高度集中化的表现,保持共产党人血液中的红色基因永存是保证党坚定共同理想,并为之共同奋斗的前提。一方面,在保持共产党人革命作风的同时,将红色基因再一次激活是保证党高度的警觉性和战斗力以及免疫力的关键。只有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以廉政的作风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人民群体才能不畏诱惑,敢于涉险,始终跟随党的脚步,与国家的先进思想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新时代下,对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弘扬也是人民群众前进的一盏明灯。多元思潮的冲击下政治信仰迷茫、个人理想不坚定以及精神动力不足等现象凸显,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个体精神信念的动摇必然会引起国家整体发展的滞后。通过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引领人民群众提高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使其从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中感悟前进的力量是稳固其情感的有效手段,也为国家的发展打牢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之于社会,之于国家的现实价值引领。首先,从心灵深处对于民族灵魂的滋养能极大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在多种矛盾的态势下引导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红色资源的充分开发也是拉动地方文化与经济双重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地方教育教学的相关资源融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青年群体的爱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对社会公德走向起到良好的引导功能。另外,以红色文化为背景开展红色旅游,组织对于革命遗址等地区的实践考察活动,发展红色旅游经济,无论从赋予地方旅游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的形成抑或是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能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状况作出贡献,为打造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健康绿色经济奠定基础。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领略历史痕迹的同时,都会切身体会到中国民族红色基因的崇高与伟大,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贯穿其中,无形中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形象,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广大群众文化自信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红色基因是促进文化自信“活化”的恒久动力
文化自信的“活化”重在红色基因的特色发展。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也是红色资源在精神上的载体,要实现古为今用的长远规划,一是注重对于红色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有效开发。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一块又一块革命根据地,孕育了各具特色的老区精神,极具文化内涵与价值;二是要加强基地保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工作格局,可成立相关研究工作领导组,建立红色资源协同研发机制,加强推进红色基因的研究工作。此外,要积极配合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统筹各种有效资源,结合各地红色资源的实际,每年利用相应的革命纪念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等;三是对红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等代表性地点旅游资源重组,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并由此优化相关的旅游环境,使得旅游与红色文化之间相互映衬,有机结合,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努力将红色旅游同加快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文化自信的“活化”久在红色基因的创新发展。红色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在创新中寻求传承与发展之路是留住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一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一支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具有坚定政治品格的干部队伍,以风清气正聚民心促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切实做到政治立场始终不移、政治方向始终不偏。另外,鼓励相关干部群体充分发挥老工业城市的基础和优势,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开发人力资源和保护绿色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工业经济总量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格局;二是红色基因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不断创新,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为支撑,保持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三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传播技术,使互联网成为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平台,使得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加红色基因的活力与魅力,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脚踏实地,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作者为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课题“发挥主渠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JK1812)成果】
【参考文献】
①吴娜:《红色基因的文化学考察》,《人民论坛》,2015年第12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