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秉承正确价值观,萃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应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方式,以热忱态度传扬传统文化;应运用先进技术搭建沟通桥梁,吸收国外诸多优秀文化。发挥新媒体优势,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文化建设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秉承正确价值观,萃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首先,萃取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和而不同”思想具有极大的社会治理意义,其涵盖的不仅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更上升到人生信仰和治理国家高度,对国家发展、社会治理、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新媒体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融入“和而不同”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与自由。其次,萃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就蕴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这些思想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恢弘气度,更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新媒体文化建设应以家国情怀为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与爱国。最后,萃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坚韧与自强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主旋律,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元素,在这种强大精神的指引下形成了中华儿女坚韧的性格。新媒体推动文化建设应注重吸收自强不息的精神元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与公正。
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方式, 以热忱态度弘扬传统文化
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才更具生命力。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文化推广方式的创新,借助新颖的文化推广方式,让表演、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文化传播更加深远。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文化建设和传播方面的创新性更强。新媒体利用真实、生动、多样的传播方式将传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示出不同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要领,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
首先,借助新媒体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相比其他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利用文字和图片并不能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借助视频、音频的方式能够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媲美口口相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保存的更加久远。其次,借助新媒体传播戏曲文化。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戏曲唱腔既有艺术美感,又能表达出传统文化精髓。传统媒体对戏曲文化的推广力度不足,而新媒体在此方面作用突出,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戏曲进行充分包装,不仅能够保留戏曲文化中的精髓,更容易让现代青年人接受,只有青年人愿意接受和吸收传统文化,文化建设才能取得初步的成功。最后,借助新媒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文化,新媒体利用创新性的推广方式,将少数民族文化带入到大众视野,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借助新媒体让社会公众对云南白族的孔雀舞有了新的认识,也让白族的舞蹈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不仅需要热忱的态度,更要注重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有吸引人、具备创新性的文化传播才更具现实意义,新媒体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时刻注重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运用先进技术搭建沟通桥梁,吸收国外诸多优秀文化
中国文化建设不应对国外文化采取拒绝态度,而是应去伪存真,选择和保留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文化元素。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利用先进技术让更多的国外文化进入中国,给予我国文化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应从众多国外文化中进行筛选,将优秀文化予以保留。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文化的传入将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即便是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传播也存在“西强中弱”的现象,西方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更具发言权,但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交流,在交流和碰撞中才能凝聚文化精髓。同时,部分西方国家在文化领域大搞“颜色革命”,我国在吸收国外文化时要格外注意,坚决抵制“颜色革命”对我国文化造成的冲击。
除此之外,运用先进技术搭建沟通桥梁,不仅是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也是对国家文化自信的一种肯定。国外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失败,如果传统文化能够抵御住国外文化的冲击,恰恰证明我国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试举一例,国外在新技术与文化结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部分国外文化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利用新媒体制作视频展示西方国家的强盛和秀美,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木乃伊进行“复活”,让木乃伊生动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得知此项技术后,我国也注重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利用高科技影响技术展示了传统绘画巨作《清明上河图》,相关的人物鲜活具有生命力,在网络中引发大量关注。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在新媒体技术方面并不落后,只要将新媒体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的新文化将更有对抗效应,能够抵御住国外文化的恶意入侵。
动员公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作出努力,更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只有具有群众基础,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媒体作为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应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告知政府公众的需求,并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推广。首先,将新媒体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形象传播的窗口。一直以来,新媒体对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具有重大作用,是中国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新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将文化进行包装,并对外输出,让世界更加清晰的看到中国文化。
其次,将新媒体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桥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社会公众的文化诉求,是中国文化的简要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能够让国内、国外更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最后,将新媒体打造成为社会大众提高文化素养的平台。新媒体对社会公众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公众频繁接触新媒体,通过新媒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借助课件、视频、数据库等新媒体资源,向社会公众进行文化输出,通过微博、微信、贴吧增强社会公众之间的文化交流,让社会公众能够拥有学习中国文化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国文化。纵观新媒体在推进文化建设方面的诸多作用,新媒体不仅是提高社会公众文化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5BZW0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丁柏铨:《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1期。
②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③董天策:《新媒体与文化生态的重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1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