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三十二字工作法”打造乡镇党校新阵地

广东省连州市12个镇(乡)于近期全面成立镇级党校,通过落实“三十二字工作法”,即“整合资源,解决难题;明确职责,协调联动;结合实际,办出特色;服务大局,突出成效”,体现出“严勤细实”的清远组工精神,有效发挥了乡镇党校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整合资源,解决难题

连州市首先解决乡镇党校培训场地和设施欠缺的问题。统一设置乡镇党校标识,与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乡镇文化站共享资源,整合党员活动室、干部职工会议室等现有场所,完善12家乡镇党校办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其次解决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从各级党政领导、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贤人才、产业带头人等各领域先进典型中物色授课人,向市委党校聘请兼职教师,建立120人的乡镇党校专、兼职师资后备库。第三解决培训经费紧缺的问题。市财政每年拨付乡镇党校专项经费60万元,各乡镇政府结合本地财政实际制定相应经费配套方案,为乡镇党校办学提供财力支撑。第四解决培训无计划、欠规范的问题。开展办学和教学研讨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中长期培训规划,纪检、组织、政法、民政等部门在各乡镇党校开设10个大类课程。

明确职责,协调联动

连州市首先确定市委党校业务指导和师资保障职责。对乡镇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工作进行指导,选派教师下乡授课,引导制定乡镇党校工作计划并监督执行,着力推进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然后是落实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组建以乡镇党委分管党群工作副书记任校长、党委组织委员任党校办公室主任的组织机构;乡镇每季度召开1次党校工作会议,对党校工作进行分析研讨和部署;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到党校讲1次课。最后是发挥各村(社区)党组织的积极作用。收集173个村(社区)党员群众对办好乡镇党校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做好本地区学员服务与管理。

结合实际,办出特色

连州市充分做好三个“结合”。一是结合“送党课下基层”活动。教育培训不局限于课室里的听课学习,还可开展农村基层体验式现场教学。连州市发挥乡镇党校职能优势,组织700多名市镇党员领导干部到驻点村(社区)讲党课。二是结合“四联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四联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内容与乡镇党校学习内容相结合,每月开展党建知识学习活动,使乡镇党校学习融入基层党员的组织生活。三是结合镇域特点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根据各镇乡地理交通、产业结构、民情社情确定学习培训方式。一些乡镇属林地山区,组织党校教师到偏远农村讲课,开展“上山下田”式教育培训;一些乡镇根据重点工作任务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基层党建、农村发展、矛盾调解、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

服务大局,突出成效

在服务大局方面,连州市主要是这样做的。一是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学开课。高站位设计符合基层实际的党校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党章、党纪、党史国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二是围绕抓党建促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办学开课。定期组织52名扶贫“第一书记”、66名扶贫工作队长、130名驻村干部、140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1481个村(居)民小组的党支部书记及村(居)民小组长等人员参加扶贫工作培训,解读中央、省、市系列扶贫相关政策,加大惠农和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三是围绕基层治理工作办学开课。组织乡镇综治网格员学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敏感事件舆情应对等业务技能,提高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四是围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学开课。探索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大讲堂”活动,与人力资源、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人才的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张莉]
标签: 工作法   二字   党校   阵地   乡镇